德庆万人空巷“炮仗攻狮子”闹元宵

民间艺术大巡游正式拉开了闹元宵的序幕。
龙母出巡。
民间艺术展演。
德庆“炮仗攻狮子”惊险刺激。
“狮子”在电光火中欢蹦乱跳。
春季“孔庙祭孔”。
2月22日元宵佳节,德庆县城大街小巷人山人海,以民间艺术巡演、“炮仗攻狮子”和烟花文艺晚会为主的一年一度万众欢腾庆元宵活动如期上演。来自西江流域及珠三角一带的近三十万群众和游客涌向德庆县城昼夜欢腾大闹元宵庆丰年。
德庆是全国文化先进县、全国体育先进县、中国最美生态文化旅游名县、广东省历史文化名城、广东省旅游强县。作为具有2100多年历史的一个岭南古郡,德庆境内保留有许多传统民俗活动,其中以“过大年,闹元宵”最为出名,“闹元宵攻狮子——德庆民间闹元宵活动”入选广东省特色文化品牌。
德庆今年闹元宵的主题为“大红大紫贺新岁,金猴献瑞闹元宵”,通过办好“德庆闹元宵”、“悦城龙母诞庙会”、“孔庙祭孔”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活动,传承特色文化,扎实推进文化强县建设,丰富城乡群众文化生活,营造昂扬喜庆、欢乐祥和的春节氛围,展示德庆坚定不移走“绿色崛起、和谐共享”的科学发展道路、争当全省山区城乡协调发展示范县取得的丰硕成果。
当日上午9点30分在县城德庆大道,随着阵阵春雷般的威风鼓声,德庆县2016年元宵节民间艺术大巡游正式拉开了序幕。醒狮贺岁、龙母出巡、灵猴闹春、祭孔礼乐、麒麟展演、雄鸡起舞等本地特色方阵表演队轮番上阵,各自拿出看家本领展示技艺,为市民和游客上演了一场精彩纷呈的民俗盛宴。而该县特邀的省内民间艺术队伍及德庆群众方阵的展演,也令许多民俗爱好者和好“摄”人士一饱眼福。
作为龙母故乡,龙母出巡是德庆民间艺术大巡游的重头戏。该方阵队伍的两条飞舞金龙率先登场,富有地方特色,气势恢弘震撼的20支大笛演奏紧随其后,由头牌队、龙旗队、虾兵蟹将队、五龙子、红灯笼队、龙母行宫花车、仙女队、罗伞队等共200多人组成表演队依次展演,仪仗整齐威严,气势热烈壮观。据相关历史资料记载,古时德庆人民有“正月闹元宵抬龙母行宫到四乡五寨(古地名)巡游,接受人们焚香礼拜的习俗,这一习俗在解放前还一直保留着。近年来,德庆旅游文化部门参照古时习俗,恢复了正月十五龙母行宫出巡的习俗,专门从悦城龙母祖庙请出龙母行宫像在县城巡游,接受游客和市民的礼拜。2000多年来,龙母“真、善、美”的母仪龙德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秀精神体现,更以“有求必应,泽及同人”而“四海朝宗”,深受民间信仰,以反映“母仪龙德”精神内涵的悦城龙母诞已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元宵节当天最精彩、最刺激、最热闹,达到最高潮的当属全国民俗一绝的“炮仗攻狮子”了。成千上万的市民走出家门把手中的炮竹点燃密集地扔向当街的狮子,“狮子”在电光火中欢蹦乱跳,活动一直延续至次日凌晨,刺激与疯狂令人叹为观止。
当日,德庆县的各企业、商铺便会自发组织“炮仗攻狮子”,出钱请舞狮队来“采青”,也会买上大量炮仗,组织一队几十甚至上百人的“攻狮队”。“攻”狮和舞狮都是技术活。首先,攻狮者要准备好一箱箱的鞭炮,全部开好引子,安全运送到采青现场,有的人还特别准备好燃香、手套、口罩、帽子等“全副武装”,以便“攻”狮子;其次,舞狮者前后两人互相配合,在采青范围内接受鞭炮“进攻”,既要舞出精气神勇,又要避免狮子前后“受敌”被鞭炮炸中。随着鞭炮燃放完毕,攻狮子活动在攻狮者与舞狮者之间的“对抗”中结束,这里面没有输赢,只有欢兴,人们的愿望随着点燃的鞭炮炸到狮子身上而得到升华,人们与狮子共同嬉乐,尽兴而归。
德庆人喜爱舞狮,视狮子为吉祥物,认为雄狮是兽中之王能镇妖驱邪,因此,每逢春节,家家户户都希望醒狮前来拜年贺岁。春节舞狮时,人们还点燃一串串爆竹投向“狮子”,与“狮子”共嬉同乐,以示“恭敬”之意,因而,人们常说的爆竹“攻”狮子,其实也是爆竹“恭”狮子。爆竹和狮子结合起来,具有“辟邪驱鬼”作用,并能代表结合吉祥、热闹、喜庆和欢乐意义。
此外,当天还有德庆舞狮精英邀请赛,春祭孔子,元宵烟花文艺晚会,曲艺、音乐、街舞专场小舞台表演等活动也全天候滚动上演,人们云集德庆,鞭炮阵阵、锣鼓喧天,狂闹元宵、高潮迭起,直至次日零时过后才结束。据统计,今年参与闹元宵的德庆市民和外地游客人数接近30万人。(李洪平 龙许 李均阳)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