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旅游

中国游客海外维权不能损害国家形象

钟超
2018年02月09日07:12 | 来源:光明日报
小字号
原标题:媒体评:中国游客海外过度维权 祖国不会为你“背锅”

近来,中国海外游客非理性维权事件频现。1月24日晚,乘坐日本捷星航空的175名中国旅客由于航班取消旅客滞留机场,与航空公司人员交涉时引起冲突;27日凌晨,相同的一幕出现在斯里兰卡的科伦坡机场,150名旅客滞留机场,我国驻斯里兰卡使馆连夜去机场安抚旅客情绪;28日,在伊朗德黑兰机场,由于20年不遇的大雪导致机场关闭,240名滞留中国旅客高喊“中国”,引起外国人围观,我国大使馆人员冒雪连夜赶赴机场协调……

短时间密集发生类似事件,一时让跨境出游的中国游客成为舆论的焦点。几起事件真相随着调查的进展而渐渐清晰,如东京成田机场冲突是因为乘客购买的是廉价机票,低成本运营的航空公司预先与乘客约定如航班延误,不提供免费餐饮、住宿服务和其他补偿,而且由于该航班中国旅客在机场已办理出境手续,因此不能像同批次日本旅客或其他拥有合法居留身份的外国人一样离开离境区域。显然,这起事件事实清楚,属于商业协议约束的范畴,并不涉及所谓的“国家歧视”,当然更不应该用唱国歌等非理性方式来维权。

海外游客的正当权益必须维护,中国政府有决心也有能力担当中国公民最坚强的后盾。然而,不弄清事实真相、不分辨是非对错、不考虑轻重缓急,动辄“路怒”“空怒”“罢乘”甚至在海外煽动群体性事件,以唱国歌、喊国名等方式妄图制造舆论压力,这不仅无益于达到所谓的维权目的,更有损于中国的国家形象。任何现代化国家都有法律法规体系和文化习俗,到一国旅行首先必须遵守该国的基本法律法规和文化习俗,这是每一个文明出游者的基本素养。试想,一群外国游客,在我们的机场情绪激动地唱他们的国歌、呼他们的国名,我们会做何感想?

异国风情、异域文化总是让人期待的,没有游客希望让不愉快的矛盾纠纷充斥旅途。但当自然灾害、政治动荡、军事冲突等不可抗力因素导致的旅程变化突然出现时,我们应该多一份理性。对文化区隔、习俗差异、宗教传统带来的生活方式差别,我们应多一分理解。特别是遇到矛盾纠纷时,我们更要保持头脑冷静,牢记情绪不能代替理性,观点不能代替法律,想法不能代替证据,只有做到有理有据有度,才能真正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入境而问禁,入国而问俗,入门而问讳”,这是中国传统经典《礼记》留给我们的谆谆教导,在跨境旅游日渐普遍的今天更具有现实意义。“问禁”“问俗”“问讳”应该成为赴海外的游客出行前的必修课,充分学习了解出游目的国的法律法规和文化习俗。规则之下没有例外,每一位走出国门的旅行者必须时时记住:自由是在规则之下的自由,权利是在规则之下的权利,离开规则非理性维权、过度维权,再强大的祖国也不会为你“背锅”。

(作者:钟超)

(责编:易潇、刘佳)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