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旅游

即墨古城展新姿(行天下)

王 溱
2018年12月31日09:04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小字号

  这古城必定要重见天日,她背负的历史太沉重,承载的文化太深厚,积淀的故事太丰富。一个午后,我与朋友相伴顺着即墨城宽阔的大道前行,一边听他介绍古城重建的艰难曲折,一边抬头向那宏大而威武的青灰色城墙望去。一眼望不到头的城墙高高矗立,像一道硕大的屏风,把街区一分为二,把景色一分为二,似乎也把历史一分为二。

  即墨,青岛市下辖之域,曾为县,后为市,2017年改为区。青岛的建置历史仅有120年,但据《战国策》《史记》等典籍记载,公元前567年,齐大夫朱毛就开始修建即墨城,到战国时期,即墨故城已非常繁荣,可以与齐国首都临淄相提并论。秦一统天下后,实行郡县制,把即墨定为县。当时胶东半岛是胶东郡,该郡的中心便是即墨。南北朝末期,即墨一度被废除,但25年后又恢复重建,一直延续至清末。1898年,德国强迫清政府签订《胶澳租界条约》,将即墨“南边”的海面和10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划为“胶澳租界”,这块地方就是后来的青岛市。

  浩瀚历史,犹如长河奔流汹涌澎湃,撞击人心。

  即墨人“不甘心”昔日的辉煌从眼前烟消云散,不愿让昨日的繁华仅留在记忆之中,挖掘、开发,让金子重新散发光亮,是当代人义不容辞的责任。于是,5年前,当地人代会通过“一号议案”——重建古城。

  国内外古城成千上万,无不闪耀着悠远而庄严的光环。古城是历史文化的象征,是文明历史的延续,又是古代建筑艺术的展示。当下重建古城的不在少数,然而一些地方要么心血来潮,要么盲目追风,结果粗制滥造、昙花一现。即墨人的“眼眶”高,做事从长计议。他们把各大院校的人文大咖请来,把各路经验丰富的建筑专家请来,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领军人物请来,把国内有名的木雕石雕彩绘工匠请来。集思广益之下,一个立足当下、放眼未来、求真务实的思路诞生:对历史,对人民,对后世负责;做今天的精品,明天的文物。

  穿过牌坊,跨过城门,沿古城整洁而充满历史感的街面漫步,每一块瓦石,每一根木料,每一方匾额都摆放得错落有致,自然得体,没有丝毫的“做作”状,更没有生硬多余之嫌。历史在这里浓缩,记忆在这里放飞。昔日的县衙、文庙、城隍庙、财神庙、真武庙、牌坊街、教堂,仿佛穿越了时空隧道,一一呈现在眼前。那观音阁、三官阁、魁星阁和火神阁,威武雄壮,各据一方;那“望海”门、“景岱”门、“临川”门,向海向峰向河而立,昂头挺胸,呼风唤雨;那西门外商业大街不绝于耳的叫卖声,仿佛一直持续到今天;那古城西南处墨水河小坝上洗衣的农妇,举杵捶衣,水溅珠落,劳作的身影似乎至今清晰可见。

  我一直纳闷:早已面目全非的古城,怎么恢复得如此栩栩如生呢?相伴的朋友为我解疑释惑:这首先得益于一些老照片的重现。2005年,一位德国汉堡大学语言学教授访问即墨,带来了130多张记录着即墨古城的老照片。正是这些稀有的老照片,打开了即墨人封存已久的记忆,震撼了他们的心绪,促使他们下定了重建古城的决心。另外就是归功于即墨人强烈的责任意识和尊重历史的务实精神。那些石雕、木刻、楹联、绘画,甚至展馆的陈列,都出自国内一流大师之手。他们不仅严格按照历史还原,所用的材料也是经过百里挑一,不出一点纰漏。

  “给子孙后代留下的财富,要经得起时间和实践检验。”这是在古城听到最多的“承诺”。

  古城重建,表面上是历史的重现和物体的再生,实际是历史与现实的承载。重温昔日的辉煌与悲壮,会一次次震撼心灵,从而更深刻地认识和反思历史。古城里那些精湛的壁画、雕塑、木刻、楹联、碑石,背后都有一串串的故事,关联着即墨历史上浓墨重彩的每一页,既悲怆惨烈,又英勇无畏。

  登上古城墙,向东眺望,仿佛看到田横岛五百壮士横刀立马、忠贞不渝的威严群像,阳光下闪闪的刀刃发出瘆人的光亮。刘邦称帝后召见齐王田横,田横不愿臣服,途中自刎,留在岛上的士兵闻讯悉数挥刀殉节。壮士们视死如归的刚烈壮举让刘邦大为震惊,也甚为感慨:原来世界上真有宁死而不愿失去气节的人啊!

  在古城还会“听到”震耳欲聋的厮杀声、哀嚎声,那是“火牛阵”令“敌人”闻风丧胆。公元前284年,燕、秦、韩、赵、魏等国的军队大举进攻齐国。当时联军将即墨城池围得水泄不通。在这危急时刻,守将田单命令手下将全城的牛都集中起来,在牛角捆上锋利的尖刀,在牛身披戴上五颜六色的布匹,在牛尾系满浸透油脂的麻线和芦苇。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火牛”突然冲向敌人的营帐,把联军吓得屁滚尿流,丢下武器和营帐落荒而逃。从此,名不见经传的即墨因这“火牛阵”载于史册,成为“名城”。如今,每逢庙会、年节等民俗活动,“火牛阵”都是必不可少的表演节目。

  而即墨古城下功夫最大、最有看点的,还属文庙。她不但承载着浑厚的历史文化,还是一部生动的历史教科书。

  1898年正月初一,驻扎在青岛的德国军队派兵闯入即墨文庙,将孔圣像打翻在地、四体破坏。当时正处于戊戌变法前夕,以康有为、梁启超等为代表的维新派策动参加戊戌会试的万余名举人联合行动,向顽固派施加压力,维护国家尊严,以挽救中国之危亡,史称“第二次公车上书”。

  由于康、梁等维新派人物的推动,即墨文庙圣像被毁案引起了不少京师官员的关注,其影响迅速扩大到全国,对维新变法起了推动作用。清政府在舆论的压力下,不得不向德国交涉,要求驻胶澳之德军首领向我方赔礼道歉。此后列强们不得不收敛了嚣张气焰。

  现在的文庙,是即墨人举办孔子祭奠典礼、孩子成人礼、开笔礼等传统仪式的场所。它不光在传输古老的千年儒学精髓,还在告诫人们不忘历史,也提醒人们,据理抗争同样是在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当走进这三进的院落,跨过棂星门、大成门、大成殿、崇圣祠、乡贤名宦祠等“圣殿”时,心里会萌生一种奇妙的感觉:神秘、神圣、神奇,又觉得肩头沉甸甸。

  重温历史绝不仅仅是为了追溯和感慨,更大的意义是展望和打造更美好的未来。古城重建是文化繁荣的象征,彰显一个地方的实力与潜力。今天的即墨是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综合竞争力排名位居江北第一县,福布斯中国大陆最佳县级城市。古城外,新建的居民区高楼林立,写字楼、商业大厦随处可见,呈现着一派蒸蒸日上的新气象。明天,即墨又将会是什么样?

  离开古城,回眸相望,夕阳辉映下的城墙披挂着耀眼的光彩,斑斓迷人,更令人充满了期待。

(责编:王晴、胡挹工)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