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坝岩底苗族长竹舞

2019年11月26日12:10  来源:人民网
 

下坝乡位于贵阳市乌当区东北部,是贵阳市近郊海拔最低的乡镇。同时,下坝乡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乡镇,居民包括汉族和苗族、布依族等少数民族。在距离乡政府所在地6公里的地方,有一个岩底苗寨,优美的居住环境造就了朴实、能歌善舞的岩底苗族同胞。49岁的熊孝忠,是下坝岩底苗族长竹舞的传承人。

竹子是长竹舞的主要工具,熊孝忠常常需要到竹林里去挑选竹子,用于制作长竹舞的道具。竹子需要长短合适,以便跳舞时可以翻转。

选好竹子后,在竹子的两头打上小孔,挂上红线,再挂上小的竹片。熊孝忠介绍,竹片必须用黄色的,因为有黄片的打起来比较响一点。

跳长竹舞需要一长一短两根竹竿,短的大约30厘米左右,长的大约1米左右。

长竹舞的伴奏乐器由鼓和唢呐组成。

长竹舞流传于乌当区下坝乡,属于岩底村苗族中传统舞蹈的一支。它由民间跳花场的舞蹈演变而来,用鼓点、唢呐配乐,舞者持一长一短两根竹竿舞蹈,竹竿伴着身体扭动。舞者之间时而对打、时而指天拍地,击打身体的肘、胯等部位。长竹舞表演人数不限,表演动作刚柔相济,节奏灵活,富于变化。

长竹舞除了用于节庆活动以外,以前还用于苗族妇女临产助产。舞者在产房里舞蹈,以祈求平安生产。据村民介绍,农村原来没有医生的时候,孕妇难产时,大家就一起跳,以图喜庆。当村里有人家要生小孩时,大家就拿起自家的竹竿,营造出欢乐的氛围,表示对主家的祝贺。这时的长竹舞有着特定的舞蹈动作,男女舞者相互不停交叉的队形,演出孕妇临盆时的情景,体现了妇女临产时候的艰辛。男女分出两排,相互用竹竿击打,并喊出“哈”“哈”的声音,给产妇加油鼓劲。当小孩的头出来时,大家开始围成一个圆形,预示着生产过程顺利圆满,一个新的生命即将诞生。小孩生出来以后,四个人站起来,组成荷花一样的性状,表示生产安全圆满。大家欢聚在一起,共同迎接新生命的到来。

据目前掌握的资料及老村民介绍,岩底苗寨现在能跳长竹舞的约有10人左右。随着一些能跳舞的村民,受到年龄增长的影响,而年轻人去外地打工没有时间学习,会长竹舞的人越来越少。岩底苗寨已经难以组织大规模的长竹舞演出。

从2005年开始,下坝中心小学开设了长竹舞培训班,熊孝忠不定期的去学校教学生们跳长竹舞,他希望有更多的人喜欢长竹舞,并且能够将长竹舞传承下去。

资料来源: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采集》摄制组,《下坝岩底苗族长竹舞综述片》

(责编:赵亮、李慧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