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红袍和她的守护者(足迹)
武夷山天心岩九龙窠高岩峭壁上的6株大红袍母树。 |
福建武夷山的大红袍,举世闻名。
正宗的大红袍,原是指武夷山天心岩九龙窠高岩峭壁上的6株大红袍母树。被誉为“茶中之王”的这6株大红袍的茶叶,冲至9泡以后,尚不脱原茶真味——花果蜜香。因此在清代即已享誉天下,距今已有360多年的历史。
2000年武夷山申报“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成功后,大红袍母树就被列为重点保护对象。2007年,武夷山市政府决定停止采摘大红袍母树茶叶,最后20克大红袍母树茶叶作为绝品被中国国家博物馆珍藏。因此,我们现在喝到的大红袍都是上世纪80年代初,由母树大红袍无性繁殖、保持了母本优良特征特性的茶叶。
近日,我和妻子到武夷山旅游,稍事安顿后便去探访那6株心仪已久的大红袍母树。
沿着幽谷中的一条石径小路迤逦而行,一边是潺潺的涧水,一边是碧绿的茶园,岩韵幽香扑鼻而来。正值采茶季节,时见茶农俯身在茶园中,掐下一片片嫩绿茶青。有时,迎面摆过来几个挑着茶叶担子的茶农,风风火火地擦肩而过。
前面是一个幽旷的山谷——我不禁想起了空谷幽兰,果然,这里便是天心岩九龙窠,久负盛名的大红袍母树就植根在前面的高岩峭壁上,如世外仙姝般可望而不可即。
与大红袍母树遥遥相对的,是对面岩脚下的一溜朴素无华的茅檐竹舍,走进去原来是茶室,名曰“母树茶寮”。点上一壶大红袍,凭栏坐下,一边仰瞻着6株亭亭玉立的母树,一边细细品茗。但觉一股馥郁的兰花香入喉,甘爽滑顺,齿颊留香,忽想起了前人的一句茶诗:“莫道醉人唯美酒,茶香入心亦醉人。”一杯啜罢意畅然,猛抬头我才发现给我们沏茶的茶艺师有着茶一样的精致和优雅,于是便与她攀谈起来。
她叫李绚绿,1999年来到九龙窠,在母树下的凉亭里,跟着师傅学习茶艺,从完全不懂茶的小姑娘成长为给多位国家领导人表演茶艺、介绍大红袍茶文化的优秀茶艺师。
这时候,走来了一位同样有茶的清雅之气的女士,她叫陈丹红,2006年作为景区工作人员被分配管理母树茶寮,与李绚绿甚是投缘。她们就像掰不开的鲜姜一样,整日泡在一起,种茶、采茶、制茶、泡茶、喝茶、说茶、卖茶。很快,这“一红一绿”两姐妹的名头响遍了整个武夷山。
然而,她们的诗意生活却因今年1月14日景区拍卖母树茶寮的经营权激起了千重波澜。姐妹俩为了保住茶室,最后以302万元/年、总计906万元的天价拿下了三年经营权。
听到“906万”这个数字,游客们都以为在这里喝茶要天价了。“其实价格和以前一样,一分钱也没涨。” 红姐说。
一阵太阳雨过后,6株大红袍母树抖落叶片上的雨珠,绽露笑颜,毫不吝啬地播撒着馥郁清芬。游人心满意足地散去,岩谷静了下来。红姐绿妹坐在热闹了一天的茶寮里,一如往日,一泡茶,无言品着。她们面向6株母树,双双静坐,四目凝视,那感觉就像依偎在母亲的怀抱里。
此时,她们的心中也会泛起旧日诗意生活的惬意:“有时候,你看着岩谷里,最后一抹阳光射进来,岩石都成了红色,衬着母树的绿,然后慢慢光影变化着又暗淡下来,一天的炎热消退了,再沏上最后一盏茶,只想到那句诗一样的话——岁月静好。”
“你们后悔吗?”
“不后悔,要向前看。这茶寮一天在我们手里,就要宣传好岩茶文化。不是有一首歌吗,叫‘越来越好’,相信我们也会越来越好。”
《 人民日报 》( 2015年05月23日 08 版)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