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旅游

寻访北京的“母亲河”

崔士鑫
2015年09月12日08:49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长河看柳”重现。

  历史学家认为:大河之旁必有大城。反过来也可以说,大城名邑总是与某一大江大河的名字联系在一起,如上海之有黄浦江、拉萨之有拉萨河。这些孕育名城的大河,常常被亲切地称为“母亲河”。

  那么,北京的“母亲河”在哪里呢?不仅从外地移居北京的人,就是一些“老北京”,也未必能准确无误说出来。有人说是永定河,从大的范围讲也不算错。但永定河流经5个省区市,是海河支流,所指似嫌过大,就像说上海的母亲河是长江、拉萨的母亲河是雅鲁藏布江一样,正确但不够具体。实际上北京自古就有一条称得上“母亲河”的河流,那就是最早蜿蜒于燕京大地、千百年来哺育滋养着北京城的“高梁河”。

  今天的高梁河,通常指紫竹院东流到西直门外高梁桥的一段河道。但在1500年前的《水经注》中,时称“高梁水”的这一河流,“出蓟城西北平地,泉流东注,经燕王陵北,又东经蓟城北,又东南流”。今人考证,当时高梁河发源于今紫竹院附近(西北平地),向东流经今德胜门、积水潭、什刹海、北海、中南海、龙潭湖等,最终注入今北京东南的凉水河,斜穿北京城心脏地带,对北京最终发展成为都城有重要影响。

  据史料记载,北京地区作为幽州重镇,对高梁河的开发利用,早在三国时期就开始了。公元979年,宋辽军队为争夺幽州,在今西直门一带展开决战,宋军大败,至此停止了统一中国的步伐,开启宋辽对峙时代。这改变历史的关键一役,就被称为“高梁河之战”,显见这条河流在当时北京地区的重要地位。

  不过,今天北京作为都城的建城年份,确定在公元1153年,即金迁都于北京之年。当时在今广安门南滨河路一带,建起了宏伟的皇城,所依托的河流,以高梁河为主。元代初期在金中都东北方向、更接近于高梁河发源地的地方,建起元大都,皇城就在高梁河流经的“太液池”(今北海与中海的总称)东岸。郭守敬又引来西山诸泉等汇集于今昆明湖,向高梁河补充水量,并筑河闸接通大运河,以供漕运。所以高梁河上的广源闸,有“京杭运河第一闸”之称。到了明代,高梁河更成为把玉泉诸水引入京城的唯一河流,由此产生刘伯温与龙王斗法、派大将高亮抢夺水袋保京城水源、致使高亮淹死于今西直门外高梁桥一带的传说。有人认为“高梁”就是“高亮”的转音。虽然有史料为证,高梁水一名自古就有,但“高亮赶水”的故事,早已被编成各种曲艺形式,传唱至今。

  整个明清时期,高梁河不仅扮演着京城供水、灌溉和漕运的重要角色,从西直门一直到昆明湖,还成为帝王龙舟赴西郊各行宫的御用河道,沿河修筑了许多寺庙宫苑。这一重要河流的名称,也渐渐变为“玉河”和今日的“长河”。而保存至今的“高梁桥”,仍固守着北京人对高梁河的记忆。

  我寻访北京“母亲河”,就是从寻找高梁桥开始的。高梁桥原是向西出城第一桥,是元明清时代京城人最为喜爱的踏青之处。明代文学家袁宏道称高梁桥为“京师最胜地也”,“两水夹堤,垂杨十余里”,“当春盛时,城中仕女云集,缙绅士大夫,非甚不暇,未有不一至其地者也”。清代慈禧赴颐和园,往往在高梁桥附近的倚虹堂船坞上船,经白石桥、长春桥等,直达颐和园和玉泉山,故被称为“慈禧水道”。春暖花开季节,沿河杨柳泛绿、翠如双龙,桃花映水、灿若云霞,仿佛人间仙境。

  本世纪之初,北京投入巨资整治长河,开通了长河游的航道。从高梁桥西边的展览馆后湖登船,溯流而上直到颐和园,能观赏到以往只有皇家龙船才能欣赏到的沿岸美景。

  如果步行,则可从高梁桥开始。沿岸能看到慈禧时代就矗立在倚虹堂前的蝴蝶槐、原为清代高梁河畔万牲园的北京动物园、风格奇异寓示密宗五方佛的五塔寺、乾隆仿苏州风景遍种芦苇经霜变暗后讹为紫竹的紫竹院、慈禧常在此礼佛的万寿寺,以及壮观的国家图书馆等现代建筑……一路行来,绵绵流水伴随着思绪,能真切感受到北京历史的沧桑与厚重。


  《 人民日报 》( 2015年09月12日 05 版)

(责编:刘佳、肖鑫)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