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旅游

三峡人家 一曲古朴的土家民谣

记者 程远州
2015年11月07日09:22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像是故意作出的对比,一路高山峡谷之后,陡然打开一处秀美安然的世外桃源。 

  “一肩挑两坝”,位于三峡大坝和葛洲坝之间,却隐匿了大山大水的澎湃焦躁之气;“一江携两溪”,从激流险滩的杨家溪过渡到波平浪静的龙进溪。这里位于长江三峡中最为奇幻壮丽的西陵峡境内,三峡人家,一个让江水于湍急咆哮间“回身一瞥”的地方。 

  石牌村名缘于山上的巨石,《东湖县志》记载:“江南有巨石横六七十丈,立万仞之势,如牌筏,因名石牌。”高达32米的石令牌由坚硬的花岗岩组成,前后左右都如刀削一样平整,为一大地质奇观。 

  太平之下,隐藏着一段峥嵘历史。自1938年10月始,日军加紧对陪都重庆的进攻,三峡石牌因其地势之险、战略位置之重而成为拱卫陪都的第一道大门。在长达5年的石牌保卫战中,15万勇士浴血奋战,打退了日寇的疯狂进攻,保卫了西南半壁江山。 

  历史远去,如今的三峡人家,传统的峡江吊脚楼点缀于青山绿水之间,渔船静泊于碧波清溪之中,悠然渔家撒网搬罾,溪边少女高歌而浣……犹如江边桃源,让人乐而忘返。 

  从龙进溪上岸,景色忽而幽。溪水碧绿,林木苍翠,青瓦长廊石桥掩映在摇曳的枝叶中,一派古朴幽深意境。一湾清水,几只小船,人立舟上,如在幻境。 

  “桥如虹,水如空,一叶飘然烟雨中”,踏进这龙进溪,看着渔民摇橹划桨,怡然自得,顿时有了“步入桃源不知归”的心境。世世代代生息于峡江的人们,在山林之间,在大江之上,自由自在,野性而淳朴。 

  依山傍水的吊脚楼,一半着陆,一半入水,脚楼上吊着大蒜、辣椒、蓑衣、斗笠,屋顶飘出袅袅炊烟。楼前溪边,身着蜡染青蓝土布的少女正在浣洗。这是土家族的日常生活。在三峡,约有15%的人口是土家族。唱一首火热的土家情歌,吹一段古朴的下里巴人曲,喊一嗓高亢的峡江高腔。在三峡人家,最能感受浓厚的巴楚文化。 

  景区里上演的民俗文化表演中,最为热闹的要数“哭嫁”。“哭嫁”是土家族姑娘必修的婚俗,从女孩十二三岁就开始求师学习。“哭嫁”有起头,有收尾,哭的内容广泛,有哭父母恩、母女情、父女义、离别苦的,也有用哭声来庆贺欢乐出嫁。 

  在山上人家,游人不仅可以登临吊脚楼,感受空中楼阁的廊道曲折,可以看一回皮影戏、赏一出女书表演,更可以走进各种作坊,亲手爆一回米花,炒一锅瓜子,炕几个红苕,或者喝一碗苞谷酒,吃一顿山里土腊肉。 

  世代居住在这里的山里人以苞谷、大米、红薯、洋芋等为主食。加工花样颇多,吃法也很讲究。菜肴必然酸、辣、香,做饭喜用佐料,山胡椒、葱蒜、花椒、辣椒粉等终年常用。峡江俗语云:“三天不吃酸和辣,心里就像猫儿抓,走路脚软眼也花”。 

  峡江如画,民情淳朴。三峡人家的风情,已然成为长江上的绝响,自三峡工程蓄水之后,唯有此处还保留着三峡原始风貌和自然生态环境,让人体会江边的桃源胜境。


  《 人民日报 》( 2015年11月07日 11 版)

(责编:肖路、韩月)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