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火大锅做斋宴 吃的就是乡土味

又脆又爽的农家酱菜脯。
百搭的南岭小磨豆腐。
文/图 广州日报记者卜瑜 通讯员赖南坡
近日,韶关市乳源瑶族自治县大桥镇隆重举行“南岭观音诞”大型民俗活动。来自大桥镇大桥村、岩口村、红星村,必背镇、游溪镇等周边的1200多名村民不仅兴高采烈地参加了此次热闹的民俗活动,还共同品尝了一道别致的“九素清斋观音宴”。
作为韶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契娭生日”是南岭客家地区传统的“斋戒节”。每逢农历二月十九日,当地村民都会穿着盛装,带着香茶、大米、花生油举行庆祝“观音诞”。从古至今,在农历二月十九日这天,当地群众都要斋戒素食,家家户户磨糍粑豆腐,邀亲戚朋友,穿新衣许愿祈祷,吃“观音宴”,节日气氛浓厚。为了表达对“契娭”的敬意,每年的这一天,大桥镇上连肉类都没有出售。
据当地群众介绍,在传统的“契娭生日”这一天,人们会就地取材,用当地盛产的萝卜、小磨豆腐、青瓜、花生、韭菜、蒜苗、菜脯、豆干、白菜九道素菜来组成“九素清斋观音宴”。据悉,这道素宴的菜式并不固定为上述九种食材,可由群众自行搭配,但由于这些食材在春末夏初的南岭地区最为常见,因此成为“契娭生日”最常用的食材组合。
“九素清斋观音宴”尽管食材非常简单,但每道菜都是使用柴火大锅烧制,充满了乡野烟火气息,烧出了一道道暖心至深的饮食原味。
大块的萝卜和当地特有的豆腐干在锅中“鸳鸯炖”,热气腾腾吃上一口,鲜美的滋味并不亚于肉类,浓浓的汤汁更是成为人们争相拌饭的“抢手货”。
一碟带皮小青瓜中点缀着几圈红红的小辣椒,翠绿的瓜皮中几滴鲜红的点缀格外诱人,清甜的瓜味在柴火的烹制下愈发清晰,口中清爽瓜香四溢。
用大火铁锅将花生米炒香,除了少许植物油外,干干的一滴水都不放,铁锅中坚果的浓香从厨房中往厅堂四处弥漫,吸引了不少孩童流着口水伸长着脖子盼着炒花生出锅。当果仁开始色泽变浓时,厨师仿佛天女散花般洒上薄薄一层粗盐,一道简单至极却又焦香味十足的土法做的花生米就出锅了。这道菜最宜下粥,同桌的乡民谈笑中说:“一小碗粗盐花生米,能下一锅粥。”
在电磁炉、煤气炉盛行的年代里,“九素清斋观音宴”上简单的柴火烹制、随处可见的食材虽然上不了什么大场面,但却以其最正宗的乡土气息,无言地诠释了客家人“家常即美味,随意即丰富”的生活哲理。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