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旅游

吉林省朝鲜族长鼓舞第五代传承人朴圣燮

长鼓 为幸福而舞(追梦·传承)

本报记者 祝大伟
2016年04月16日00:00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朴圣燮进行打鼓表演。
  朴圣燮提供

  朝鲜长鼓舞的表演展示。
  资料图片

  朝鲜长鼓舞的表演展示。
  资料图片

  朴圣燮进行打鼓表演。
  朴圣燮提供

  “长鼓舞,就得舞出欢乐、喜庆和幸福,它的根就在我们普通老百姓心里。”

  ——朴圣燮

  

  “敲起长鼓,跳起舞,我们就仿佛在丰收的田野上欢心庆祝。”朴圣燮高兴地唱着。这位50多岁的朝鲜族老人是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图们市向上街道文化站站长,是吉林省朝鲜族长鼓舞第五代传承人。

  朝鲜族的优美艺术

  朝鲜族长鼓舞也叫做“杖鼓舞”。

  “上小学的时候第一次看长鼓舞表演,特别美,白裙飘飘,鼓声阵阵。”朴圣燮与长鼓舞“一见钟情”,此后便学习、表演、传承长鼓舞。如今,他设立了5个长鼓舞基地,义务培训、教授长鼓舞技艺近千人次。

  在朴圣燮看来,“长鼓舞表演就是‘美’,无法再用其他的语言来描述”。

  “长鼓声音语言,主要为噔、哒、空三种,通过不同组合变化,成为不同节奏。美在鼓声的铿锵、欢快。”朴圣燮说,朝鲜族打击乐中唯一能够独立、准确、完整地把各种节奏展示出来的就是长鼓。

  长鼓两端的鼓桶由纤细的腰身连接起来,来回穿梭的缩绳将两端的鼓面牢牢固定。“红色的鼓桶和浅黄色的鼓面相搭配,鲜亮的颜色就能给人欢快、美好的感受。”朴圣燮说,如今,朝鲜族长鼓已作为装饰品畅销各地。

  长鼓可在合奏或伴奏中作为节奏乐器使用,但由于多用在舞蹈中由舞者边舞边击,便形成了颇有名气的“长鼓舞”。

  舞者将鼓横挂胸前,左手拍鼓,右手执竹片敲击,边跳边敲鼓。长鼓两面具有不同的高、低音,呈现的节奏抑扬顿挫,耐人寻味。“变化多端的鼓点和着优美的舞姿,跳出内心的喜悦,谁能不陶醉啊。”朴圣燮说。

  “长鼓舞分为独舞、双人舞和群舞,以柔软的扛手、伸肩、鹊雀步等动作为主。舞台上的独舞更倾向于展示艺术化的技艺,双人舞在独舞的基础上加入了男女感情的演绎,群舞更侧重展示长鼓的气势和舞蹈的变化。”朴圣燮说。

  在朴圣燮看来,舞台上的长鼓舞是美的艺术,而广场上的长鼓舞则是群众的乐趣。

  长鼓舞的保护与传承

  图们市曾经被延边州命名为“长鼓舞之乡”。痴迷于长鼓舞,朴圣燮一心要把它在图们乃至全国广泛传承下去。

  “一直想组建一个大规模的长鼓舞队,可是没有人手。当年,听老朋友说去社区啊,群众都喜欢长鼓舞,你一号召,舞队不就成了么。”朴圣燮回忆说。

  1993年,朴圣燮就从图们市歌舞团调入向上街道担任文体站站长,第二年就组建了150人的长鼓舞队,每年的演出活动平均达200天以上。

  长鼓舞长久以来只通过言传身教来传承。朴圣燮结合自身几十年的表演经历,编写出了《长鼓舞击打培训教材》。

  “长鼓舞有许多原生态的技艺,不能遗忘啊。教材便于传承,更容易让人理解长鼓击打的内涵。”朴圣燮跟着前辈把老祖宗那里传下来的10种击打演奏法和自己新编创的15种击打演奏法全部写进了书中。

  目前,长鼓舞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近年来,图们市通过“文化大院”、训练基地等阵地建设方式,进行长鼓舞的普及。

  “最早,全是朝鲜族的群众跟我学长鼓舞。现在,图们市的各族群众都来我这学了。”朴圣燮说,朝鲜族长鼓舞作为一项无形的文化遗产,它把朝鲜族的精神、个性和气质凝聚在一起,把欢乐和幸福的基因代代相传。

  

  本版制图:张芳曼


  《 人民日报 》( 2016年04月16日 05 版)

(责编:赵亮、杨乐)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