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韵许昌 品读三国
小时候读三国,“关羽夜读春秋”等故事便留在了脑海中。关公读处今何在?有幸参加许昌三国文化旅游周,如愿以偿,走进春秋楼(见图,于相洋摄)。
春秋楼位于许昌市中心。据《三国志·蜀书·关羽传》记载:“初,曹公壮羽为人……重加赏赐。羽尽封其所赐,拜书告辞,而奔先主于袁军。”相传,这里就是曹操赐与关羽的宅院,初名关宅,又因关羽曾在此夜读《春秋》,更名为春秋楼。其始建年代虽不可考,唐、宋时期却已是许昌一大名胜。
步入大门,见一座三层楼阁,重檐歇山,面阔三间,回廊绕殿。门楣两旁悬挂对联:“志在春秋功在汉,心同日月义同天。”此殿即为春秋楼,又名大节亭,清代乾隆二十一年重建。景区不大,漫步其间,挂印封金堂、问安亭、甘糜二后宫……一座座或庄严或精巧的建筑,将《三国演义》中起伏跌宕的故事还原为可感可触的细节。
关羽在许昌时间不长,却写就生命中一段华彩乐章。他不为富贵权力所动、千里寻兄的义举,突出体现了儒家的道德理想——对国以忠、待人以义、处世以仁、作战以勇、富贵不淫、贫贱不移。有人用16个字概括关羽一生:“头枕洛阳、身困当阳、魂归故乡、德在许昌。”清代许州知州甄汝舟赋诗赞道:“秉烛中宵暂避嫌,宅分两院亦从权。依曹不久仍归汉,留得英风在颍川。”
许昌人尊崇关羽,早在20年前,自发捐款1500万元,在春秋楼后修建了一座关帝庙。殿内塑15米高关羽坐像,一手抚长髯,一手捧《春秋》,神情若有所思。据说,这是亚洲最高的关羽塑像。在这里驻足,人们仰视的不是一座塑像,而是大写的忠义和诚信。
如果说春秋楼承载着关羽富贵不淫的品质,那么,灞陵桥体现的是曹操求贤若渴的风范。
《三国演义》中,关羽不辞而别,曹操带人追至灞陵桥畔,赠袍送金,为其饯行。
如今的灞陵桥,就横跨在曹操当年开凿的运粮河上,是一座造型古朴典雅、浑然厚重的仿汉代石拱桥。石桥如长虹卧波,倒影悠悠,水禽相戏,野趣天成。桥东月台上,立有青石雕“关公勒马挺风”巨像,高大伟岸,有虎踞中原之势。岸边垂柳依依,让人想起旧时折柳送别的习俗……相比之下,历史上又有哪一次送别能与“关曹之别”相比?一边是去意已决,新恩虽厚,旧义难忘;一边是极力挽留,惜才爱才,慷慨大度。对关羽来说,灞陵桥是个起点,由此开始,他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渡江赴宴,水淹七军,一步步走向人生的辉煌。对曹操来说,两人的缘分还远未结束,华容道义释曹操,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一切早在灞陵桥就埋下了伏笔。一座桥、两个人、一件锦袍,就这样刻入中国人的记忆。
许昌拥有春秋楼、灞陵桥,何其幸哉!作为三国时期曹魏政权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这里现存三国遗迹、遗址80多处。河南省列入三国名胜古迹景点20个,许昌占有14个。三国文化,成为许昌最具代表性的历史文化;三国名城、曹魏故都,成为许昌最独特的文化品牌。
据当地人说,去年9月前,灞陵湖一带并非风光旖旎。因干旱缺水,湖泊面积不足现在的一半。一座“干渴之城”忽然间喜迎清水,水从何来?
原来,许昌以建设全国水生态文明试点市为契机,借力南水北调、引黄调蓄,科学调配北汝河引入颍汝干渠,有效收集、积蓄自然降水,引汇长江水、黄河水、淮河水、天上水。“大水利、大城建、大文化、大生态、大旅游”的水生态画卷正逐次展开。灞陵湖重现生机,周围规划近8平方公里的三国文化产业园。梦回许都、关帝弘义、许君以昌三个片区内,水域周边形成了“灞陵湖十景”。
顺灞陵桥向北,一路看河水悠悠,青草如茵。1800年前,曹操凿运粮河、饮马河以利军事农桑,开许昌水利建设之先。当年的饮马河也焕发生机,与清潩河、灞陵河并称三川;关羽辞曹处的运粮河环通灞陵河,和护城河一起形成双环。
未来,游走其间,一边可欣赏美景,一边可品味三国文化的历史神韵。
闻听三国事,每欲到许昌……
《 人民日报 》( 2016年05月01日 07 版)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