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昏侯墓出土的“宝贝”亮相首都博物馆
看五色炫曜 品汉风古韵
从上至下依次是雁鱼灯、编钟、马蹄金。 |
3月2日,“五色炫曜——南昌汉代海昏侯国考古成果展”在首都博物馆开展,展期一直持续到6月份。此次展览确认了第一代海昏侯、“汉废帝”刘贺就是这座创造了中国考古史上多项之“最”的墓主。
金器佐证“黄金时代”
此次海昏侯墓出土文物中最“晃眼”的是金光灿灿的马蹄金、麟趾金和金饼、金板。根据统计,此次出土的金器总共378件,包括金饼285枚、马蹄金48枚、麟趾金25枚、金板20块。
汉代黄金问题一直被学者关注,因为“黄金”频繁出现在史料记载中,而且涉及的数量惊人。皇帝赏赐功臣,动辄上万。据专家统计,西汉一朝皇帝赐金总量达到89万余斤。由于涉及的数量巨大,以至于学术界有观点认为汉代“赐金”赐的并非真正的黄金,而是黄铜。海昏侯墓中发现的大量黄金,证明汉代文书中“赐金”赐的应是黄金,也说明了汉代黄金储备量确实庞大。
在这些金器背后,还有更多的故事逐渐浮出水面。比如在马蹄金内,专家找到了琉璃。秦汉史专家雷虹霁介绍,按照目前史料记载,西汉并不生产琉璃,这些纯粹依靠进口。但具体这些马蹄金内的琉璃到底产自哪儿,还需要实验室进行化验分析。在描金的当卢上雕刻着一只大角羊。专家介绍,这是丝绸之路开通后,西域文化在内地的一种体现。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长白云翔表示,这是迄今我国汉墓考古发现金器数量最多、种类最全的一次。
私印力证墓主身份
海昏侯墓尽管没有金缕玉衣,但出土玉器也是耀人眼目的。主椁室发现的一枚韘(shè)形佩,上面有龙、凤、虎三种纹饰,显然非同一般。其他的佩、带钩、玉环、玉剑具、耳杯、玉印也非同小可。其中一枚方方正正的玉印上刻着四个清晰的小篆“大刘印信”,而另一枚印鉴则明确地刻着“刘贺”字样,成为确认墓主身份最有力的证据。
此外,海昏侯墓中还出土了大量的青铜器,其中两件青铜雁鱼灯一经面世就引发了极大关注。雁鱼灯,整体呈大雁回首衔鱼造型。修长的雁颈和肥胖可爱的鱼相映成趣,这样的造型不仅是为了美观,鱼身及雁颈、体腔都是中空相通的,点燃烛火时,烟雾可以通过鱼和雁颈导入雁体内,被其中贮存的清水吸收溶解,以达到“环保无污染”的效果。专家介绍,雁鱼灯在中国屈指可数,迄今仅在极少数古墓中发现过,因其工艺复杂,造价不菲,仅有王公贵族才能享用。
在刘贺的食器中,青铜温鼎引人入胜。看上去,这个青铜温鼎酷似今天的火锅,最初考古专家认为它是一个2000多年前的青铜火锅。其器三足,上端肚大口小,盖已不存,下端连接一个类似炭盘的箕形盘,上下之间不连通,出土时锅内还残留有板栗等食材。不过也有专家认为,此器算不得真正意义上的火锅,因为按照下盘所能承载的炭量推测,这个特型鼎应该不是直接煮食物的器物,仅能给已经煮熟的食物保温。因此,它只是一个青铜温鼎。
展厅里个头最大的一件青铜器,分上中下三层,学名是“蒸煮器”,里面存有芋头等残渣。有专家认为它是用来酿酒的,而且可以酿造出四五十度的高度酒。一旦这种说法被证实,中国人开始蒸馏酿酒的年代将从元代变为西汉,足足提前了1000多年。也有些专家认为这件蒸馏器不能确定是蒸馏酒的器具,可能用于蒸馏花露水或与炼丹有关。
编钟见证“礼乐”制度
江西省考古所所长徐长青介绍,此次进京展览的编钟是在墓葬最核心部位北回廊出土的,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在中国汉代出土文物中是保存最完好的之一。
同先秦时代“清秀颀长”的编钟相比,海昏侯墓出土的编钟在形制上明显更矮、宽,中腰微微呈弧形向外突出,在造型和纹饰上均有着西汉早期编钟的鲜明特征。不过海昏侯的编钟同其他王墓出土编钟相比也有所区别,按照当时规定,诸侯王编钟均遵循每组“5件甬钟、14件钮钟”的制度,而海昏侯墓出土的编钟却是“14件钮钟、10件甬钟”,多了一个5件组的甬钟组,这也是海昏侯墓编钟与其他王墓的最大不同之处。专家分析,10件甬钟意味着是在五音基础上,低音部和高音部都延伸了,可能刘贺也曾经是一名“音乐发烧友”。
此次参展的441件出土文物展品主要是金器和青铜器,它们仅是海昏侯墓2万余件文物中的很小一部分。目前,大量的文物仍然处于整理、保护阶段。正如徐长青所说:“整个墓园的考古工作要几十年才可能完成。”但可以肯定的是,海昏侯墓还将不断带给人们惊喜,刷新中国考古新纪录。
■小贴士
五色炫曜——南昌汉代海昏侯国考古成果展
展览时间:2016年3月2日—2016年6月2日
开馆时间:9:00—17:00(16:00停止入馆,周一闭馆)
展览地点:首都博物馆方厅地下一层。
展览类型:免费,需提前预约。
《 人民日报 》( 2016年05月02日 06 版)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