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唐诗宋词去旅游:采秀辞五岳 碧嶂留仙踪

![]() |
黄山景色。 |
![]() |
黄山景色。 |
![]() |
黄山景色。 |
送温处士
归黄山白鹅峰旧居
李 白
黄山四千仞,三十二莲峰。
丹崖夹石柱,菡萏金芙蓉。
伊昔升绝顶,下窥天目松。
仙人炼玉处,羽化留余踪。
亦闻温伯雪,独往今相逢。
采秀辞五岳,攀岩历万重。
归休白鹅岭,渴饮丹砂井。
凤吹我时来,云车尔当整。
去去陵阳东,行行芳桂丛。
回溪十六度,碧嶂尽晴空。
他日还相访,乘桥蹑彩虹。
“薄海内外之名山,无如徽之黄山。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这是明代旅行家、地理学家徐霞客两登黄山后的感慨和美誉。
黄山,对于国人来说,再熟悉不过。“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有着“天下第一奇山”之名的黄山对于背包客来说,是一个必到的景点。为一睹日出云海,品味怪石奇松,很多人的脚步不听使唤地来到了黄山脚下。
黄山原名为黟山,因峰岩青黑,遥望苍黛而得名。之后因有轩辕黄帝曾在此炼丹的传说,所以有了现在“黄山”的名字。
黄山集名山之长:兼具泰山之雄伟,华山之险峻,衡山之烟云,庐山之飞瀑,雁荡山之巧石,峨眉山之秀丽,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著称。
山上共有七十二峰,主峰莲花峰海拔高达1864.8米,与光明顶、天都峰并称三大黄山主峰,闻名遐迩。
黄山胜景奇观层出不穷,既玲珑隽秀、奇瑰艳美,又浑然天成。无峰不石,无石不松,无松不奇,黄山的美,无法用语言来完整表述。无论是艳阳高照下显现出的铁骨峥嵘,还是云遮雾绕下若隐若现的神秘妩媚;或是阳春三月里漫山遍野花香鸟语透出的浪漫,甚至是大雪纷飞银装素裹下的圣洁……都美得让人沉醉。
令五岳失色的天下第一奇山,让许多文人墨客在此留下了壮美的诗篇。
李白在唐天宝年间,于宣城一带游历遇友人温处士,送他归黄山旧居。游历黄山时,李白被黄山的胜景奇观深深折服,写下《送温处士归黄山白鹅峰旧居》给予了黄山高度赞美。
李白凭借游览黄山所得印象,根据所送的朋友的“处士”身份及其归居之地,驰骋想象和联想,运用神话传说,创作出了这篇具有浪漫主义特色的作品。
黄山层峦叠翠、群峰林立、壮丽多姿的经典景象在不少诗人的作品中都可得以回味。一路攀不完的石阶,走不完的险境,沿途看不完的奇观美景,轻雾白云在山峰中穿行,水墨山水画亦远不及此流动山水的神韵。如诗所叙,黄山真的有如与世俗隔绝仙境般纤尘不染。
虬枝斜出的奇松在黄山绵延数百里,千峰万壑,比比皆是。黄山松多生长于海拔800米以上的高山,以石为母,扎根于顽石裂隙,葱翠浓密、姿态万千;黄山奇石似人似物,似鸟似兽,情态各异,形态逼真,单被命名的怪石已达120多处,它们遍布巅坡深谷,或兀立峰顶,或戏逗坡缘,与松结伴,构成一幅幅天然山石画卷。
奇峰怪石和古松隐现中,云海将黄山峰林带入了梦幻空间,置身其中,神思飞越,浮想联翩。游过黄山的人都说:黄山的“主旋律”是在云雾中。诗人名句中的神奇和“仙境”就是由云海所装扮,峰石实景和云海虚幻绝妙的配合,一片烟水迷离中的诗情和画意,让人心神驰骋,冥想飞翔。
黄山四季皆胜景,其景色不仅一年四季,甚至是一日四时,都有不同。春日山花浪漫、风光旖旎,夏日幽谷清凉、沁人心脾,秋日五色纷披、风清气爽,冬日玉树银妆、宛若童话。黄山的美,在无穷无尽的变化中让游人着迷、向往和期待。
《 人民日报 》( 2016年05月21日 05 版)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