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住中原古瓷的根(生活范儿·追梦)
26年的“淘宝”生涯里收藏近30万枚古陶瓷片,我要让更多的文物保存下来。
——任兴琪
26年淘到瓷片30万
“这是裴李岗文化,那是仰韶文化,这些陶片、瓷片分门别类地涵盖了历代国内300余处陶瓷窑口标本……”郑州城外城陶瓷艺术博物馆馆长任兴琪如数家珍。
展厅内陈列着近千件陶瓷艺术品:彩陶、古瓷、秦砖、汉瓦、封泥等等,历史跨度从新石器时代直至近现代。一位专家赞叹:这就是一部完整的中原古陶瓷文明史。
上世纪90年代初,任兴琪看到我国瓷器等文物流失海外的消息后,心很痛。他想,河南是中华陶瓷文化的发源地,历史上名窑汇集、瓷艺先进、精品众多。身在河南,应尽自己微薄之力,把散落在民间的瓷器、瓷片、窑器收集起来,留住中原陶瓷文化的根,不让更多的中原古陶瓷流失。
从此,任兴琪戒掉了钓鱼瘾,走上了瓷器“淘宝”之路。每到节假日,他和朋友开着那辆老爷车就上路了,这样一干就是20多年,淘遍了河南及周边各个省市的窑址古迹、古玩市场。
每每淘到自己喜欢的标本,任兴琪便会兴奋得整夜睡不着。他拿着放大镜欣赏着,爱不释手,然后查阅资料,仔细研究,最后,干脆试探着学修补陶瓷这一行当。
26年的“淘宝”生涯里,他收藏了近30万枚古陶瓷片。别小看这瓷片,每枚少则几十元,多则上千元,有的价值达到几万甚至几十万。但任兴琪看重的不是这个,他说:“每当看到有专家因研究这些标本而有新发现时,看到那些来实习的大学生通过这些标本而陶醉于古瓷文化时,内心便充盈着满足感。”
让古瓷腰鼓重获新生
为了收集窑口瓷片,任兴琪常年是早上5点多就出去,跑遍各地、各窑口,顾不上吃饭、喝水。他把一包包的瓷片带回家,一片片地清洗,一片片地分析、研究。特别是在腰鼓片上,他花费了大量心血。
腰鼓是唐代宫廷乐器,由西域传入中原。陶瓷腰鼓的烧制及成品率极低,以陶瓷烧制鼓腔,别具特色。
20多年前,任兴琪读到一份考古发掘简报,得知腰鼓系河南鲁山段店窑制品。他赶到了段店,发现众多的腰鼓瓷片被当地村民丢弃。村民们说,这种东西盛水没有底儿,啥用都没有。
从村民手中,任兴琪收集了上万片唐代花斑瓷腰鼓片,经过一两年研究和修复,居然恢复了20多件各式各样的腰鼓,其斑斓的色彩与奇特的造型,诉说着唐代宫廷乐舞的奢华。
更神奇的是,修复后的腰鼓演奏起来竟十分动听美妙。凝视腰鼓,洗耳聆听,宛如仙女舞者翩翩而来,头戴步摇冠,身穿羽衣、霞帔,配以如霓虹般淡彩色或月白色裙,舞姿飘逸、轻盈柔曼……
任兴琪介绍,该馆收藏的这件腰鼓长60厘米,鼓径25厘米,通体以花釉为饰,在漆黑匀净的釉面上,泼洒出块块蓝白色斑点,宛如黑色闪缎上的彩饰,优美典雅,与北京故宫博物院现存国宝腰鼓大小、造型、质地、色彩相当。任兴琪也因此被业内誉为“古瓷腰鼓第一人”。
随着藏品的越积越多,为了给藏品安个家,任兴琪毅然关闭了自己经营多年的宾馆,把它改建成了现在的博物馆。
放着赚钱的买卖不干,每年还要自掏腰包百十万元,去维持一个免费的博物馆,这个举动在外人看来有点傻。但任兴琪毫无退心:“我希望这里能成为广大收藏爱好者一个学习、研究、探索的基地,让更多的人了解河南,让更多的文物能保存下来。”
《 人民日报 》( 2016年06月04日 05 版)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