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旅游

南锣地铁壁画嵌入“北京记忆”

2016年06月07日08:28 | 来源:北京日报
小字号
原标题:南锣地铁壁画嵌入“北京记忆”

经过3年的搜集和整理,由北京市民捐赠的1700多件承载着城市记忆的老物件儿日前被镶嵌进壁画,成为地铁8号线南锣鼓巷站一道独特的风景。记者 孙戉摄

翻了半天家底儿,终于找到一块妈妈用了半辈子的梅花牌手表;泛黄的工资条上还清晰写着“龚跃廷,离、退休、退职前标准工资52.80”;至今已50年的三市斤粮票四边一点都没破损……3年前,一项名为“北京记忆”的公共计划在8号线南锣鼓巷地铁站启动,征集属于北京人的老物件儿、老国货。近日,征集到的1793个老物件儿被镶进了地铁壁画的琉璃块里,永久展出。难能可贵的是,不少宝贝背后的故事也被采集下来,一起拼装出家国变迁。

千名老北京“创作”地铁壁画

2013年初,地铁8号线正在为年底通车做准备。按惯例,这时车站壁画的设计方案就定了。但南锣鼓巷站的站厅里最早反映老北京生活的壁画方案被推翻了。

“南锣鼓巷站的装修不能用琉璃块简单拼装!”提议修改的是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学院院长王中。作为“生于斯长于斯”的老北京,王中觉得南锣鼓巷对北京来说太重要了,这里留着难得的风貌和传统,也见证着北京城的变迁。

新的方案是南锣鼓巷地铁站厅要用三千多块十厘米见方的琉璃块拼装出来一幅20米长、3米高的壁画,都是老北京提笼子遛鸟、拉洋车的画面。但有意思的是,每个琉璃块里还要镶进老物件儿。新方案立刻与负责装修的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公司工程师李亚铁一拍即合。当年3月,一项名为“北京记忆”的公共计划启动,面向所有新老北京人征集老物件儿。

比如家里废弃不用的蛤蜊油,镶进琉璃块装饰到地铁站的壁画上,老北京们看到想起的是自家的故事,而外地人看到则能感受到北京的历史。李亚铁说,除了征集物件,大量志愿者走进捐赠者的家中,跟他们聊这些老物件儿的背景、故事,并把这些记录到网络平台上,乘客扫壁画上的二维码就能了解这些属于北京和北京人的故事。

票券跨50年记录京城变迁

“我这儿有几千张老北京的各类票券。”在南锣鼓巷街道的宣介会上,“老北京”包以兰女士第一个举手,让台上的美院教授一惊。

南锣鼓巷一处四合院,包女士在最里间住了20年。教授们跟着到她家一看,几十个塑料文件夹收藏着50年来的各类票券证:小到各版地铁票,大到故宫天坛门票,有年头的粮票、布票,这几年的也有各类赛事门票……

第一个夹子,第一页,一张泛黄的纸片儿跟公交车票差不多大,没有花哨的彩图,只印了两行黑字“我登上了万里长城 八达岭门票票价伍角”。这是她收藏的第一张门票,来自1972年。那年,在内蒙古下乡的她回京探亲,几个同学起个大早,先搭公交车、接着换火车、最后徒步走到八达岭,为了纪念,她把门票夹在书里留了下来。

打那以后,她收藏的票越来越多,当年留的是兴趣,现在看则是故事,可以回望北京城五十年风雨变迁:

1966年发行的半市斤全国通用粮票,那年头可了不得了,买一斤切面,保准儿会递过来一斤二两五的面,要把里面的水分除去;上世纪90年代的地铁票价为“5元”的换乘车票,那时候北京地铁只有1号线和2号线,而现在则已经近20条地铁线;2002年的购煤证,400块蜂窝煤得279块钱,多花19块钱煤铺就能给送到家,随着后来“煤改电”,各家的炉子撤了,这些煤本儿也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非遗文化留下珍贵视频

几厘米见方的琉璃块里,卧着一只黑白相间的小“京巴”,大眼、扁鼻,一瞅就是不少老北京怀里的宝。可这拇指大的面塑京巴,来头不小。

早年间,北京有三位面人大师:面人汤、面人曹和面人郎。小京巴的创作者就是“面人郎(郎绍安)”的徒弟王兴山老人。老爷子就住在南锣鼓巷,家里摆着成百上千的面塑,但照片只挂两张,都是在1986年他出徒时跟师父的合影,面前摆着结业作品“西游记师徒”。头一张照片,师父左手拿起孙悟空,右手蜷缩在胸前,右腿抬起,腰微弯,比划猴子的动作。

面人门派有规矩,一般不传外。当年,在西城区政协的极力劝说下,身为政协委员的“面人郎”才首次对外开班收徒,酷爱美术的王兴山拜师学艺。当时“面人郎”已经78岁高寿,此后再也没有开班,王兴山等人也就成了他唯一一批外姓弟子。

南锣地铁站壁画征集计划启动后,设计师专门找到王兴山,让他捏个绝活儿。他想了半天,“得嘞,我还是学我师父,就捏个小京巴。”上世纪,面人郎在京城成名,又享誉大江南北,常常到外地表演绝活儿。可他有规矩,唯独在现场表演一项,就是这老北京特有的京巴狗。

米粒儿大小的面团还要在手掌心搓成长条,拿小刀掐成两段,揉圆了一挑,分别嵌到黑色的面团上,两边儿对称,最后点上黑点儿,这就是京巴的两只大眼睛。几十年的手艺练下来,王兴山不到十分钟就能捏出来。

旧时,老艺人们常常走街串巷,沿街表演。现在这些艺术很多都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了留存这些老艺人、老手艺、老物件儿,在收集这些老艺人的作品时,还专门挨个拍摄视频记录下来,为的就是能让后来人记住这门北京手艺。

从征集到制作,再到采集故事、录入网络后台,这项公共艺术计划历经3年,共收到近千名北京市民两千多个老物件儿,经过筛选、比对,已经有1793个完全镶入琉璃块中,永远地收藏到南锣鼓巷的地铁站壁画里。(记者 曹政)

(责编:叶欣、连品洁)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