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旅游

十景绕清音 好戏刚开场

2016年06月09日12:34 | 来源:广州日报
小字号
原标题:十景绕清音 好戏刚开场

昨日开馆仪式上的粤剧传统技艺表演。 广州日报记者骆昌威 摄

馆内复原的粤剧红船。广州日报记者骆昌威 摄

粤剧艺术博物馆昨日开馆 今日正式向公众开放

历经3年多的精心建设打造的广州市重点文化项目——粤剧艺术博物馆终于开馆了。昨日上午,由广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中共广州市荔湾区委、广州市荔湾区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开馆活动在该馆举行。

活动播放了建馆历程视频、聘请8名“粤剧艺术博物馆粤剧传承大使”、授予10 个私伙局“粤剧艺术博物馆首批粤剧中心团队”称号,市、区领导和粤剧专家、名人共同为粤剧艺术博物馆开启了“粤剧保护传承的大门”。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陈建华,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徐咏虹,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力,市政协副主席贡儿珍,老市长黎子流等出席开馆活动。

今日起,粤剧博物馆正式对公众开放,市民可通过微信预约(公众号“粤剧艺术博物馆”)的方式入馆参观,暂不接受无预约入馆。开馆活动适逢4年一度的“羊城国际粤剧节”,馆方将举办粤剧专题讲座、展览、大赛等系列活动(包括游园惊艳粤剧主题活动、羊城国际粤剧节大联展展演、粤剧艺术讲座、粤剧赛事等),打造一个集动态表演、静态展示和史料研究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让公众更了解粤剧、懂得粤剧、进而学会欣赏粤剧。

粤剧红船展现当年艺人场景

据主办方介绍,目前该馆已收藏5000多件(套)各类藏品,包括何柳堂藏明代黄花梨琴盒扬琴、艺坛三杰松竹梅手卷、1893年(光绪十九年)广东新宁县(现台山市)梨园小生彭亚流被聘义德堂安置落班合约及信封、19世纪末由歌林公司灌录的《蒙正祭灶》唱片、竹水衣、近半米的真胡子等。

馆内主题展厅设在地下一层,基本陈列展厅面积1900平方米,展线长约318米,包含“源远流长”、“红豆飘香”、“红船溢彩”、“艺海扬帆”四部分,将定期举办各种与粤剧艺术相关的专项展览。

经专家的反复论证,粤剧博物馆定制了一条约5米长的红木实木红船。红船嵌套幻影成像技术,将制作的三维电脑影像与模型内的实物结合,展现当年船上艺人生活练功的场景。此物不但具有欣赏价值,也有很高收藏价值。

现场也设置了视听室、阅览室,观众可安坐静赏曲目、查资料。“展示、体验、互动是粤剧博物馆展示空间的主要特征”,据负责该馆展览的设计师介绍,展示中使用了不少结合声光电体验与互动的技术手段,充分展现粤剧历史、艺术、名伶名家与机构、台前幕后等,观众可通过影像与声音欣赏到经典剧目、例戏与曲目、各种唱腔流派等,更能看到粤剧化妆、各种功法的视频。

老市长跃跃欲试:“登台没问题”

“粤剧博物馆建筑从内到外,参考广东四大名园,工艺可以说非常棒!这是广州的一张新名片,喜欢粤剧文化的都可以来!粤剧博物馆为市民提供了天天看粤剧的地方,未来将体现群众参与性,我是人民群众一分子,如果有机会,我在这里登台唱粤剧肯定没问题。” ——老市长黎子流

广州是世界粤剧中心地,伴随着广府人的外迁,世界上几乎有华人的地方就有粤剧存在,粤剧可以说是许多广府华人的精神家园。粤剧博物馆在广州落成,是世界粤剧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将会推动粤剧向更高层次发展。

——著名粤剧表演艺术家倪惠英

粤剧艺术博物馆

开馆“十景”亮相

广福首唱 琼花畅曲

红船晚沙 西楼映月

峰音霭韵 梨园钟声

别院声歌 荷风初露

古巷清音 濠畔听曲

“广福首唱”

广福戏台的“含金量”可谓最高!它是整座园林中唯一的一座纯木结构建筑,重檐歇山抬梁式木构建筑,三开间,面阔11米,高9米,进深达9.5米,在古戏台形制基础之上配合整体场地布局设计。取名广福台,意在向佛山祖庙万福戏台致敬,也是十景“广福首唱”所在地。

“琼花畅曲”

琼花堂是博物馆中潮汕装饰风格的代表建筑,是十景“琼花畅曲”所在地。琼花堂从梁架形式到装饰雕刻,处处体现出潮汕地区木作工艺的独树一帜。内庭二楼有“含英咀华”小戏台,可演戏。

“红船晚沙”

停靠于晚沙湖面的红石舫,是“红船晚沙”的所在地,场景是为回溯当年粤剧红船唱曲的旧景。石舫用红色花岗岩雕刻,长近10米,高近4.5米,船头与广福台相望,船身雕刻戏曲名段《牡丹亭》、《游园惊梦》,可驻足船头与广福台隔水应唱。

“西楼映月”

荷风廊对面的西洋楼,是岭南东西文化交融的象征,西式穹顶与花格窗充满异域情调,是十景“西楼映月”景点处。

“峰音霭韵”

八和阁是十景“峰音霭韵”的所在地,意在向粤剧八和会馆致敬。八和阁运用十字脊屋顶形式,最高点达到32米,是全园至高点,可俯瞰全园。(记者曾卫康 通讯员郑斌)

(责编:崔璐、乐意)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