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旅游

2016首届中国民族文化旅游·黔东南峰会召开

2016年07月25日16:49 | 来源:人民网
小字号
峰会启动仪式
峰会启动仪式

2016首届“中国民族文化旅游·黔东南峰会”于7月24日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西江千户苗寨召开。峰会就新形势下对生态文化与民族文化的传承、保护和旅游模式创新系统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取得了创造性、前瞻性、引领性成果,达成共识。

峰会指出,将“生态与文化——走向世界的宝贝”作为峰会主题,指向明、内涵深、外延广,符合黔东南和贵州发展实际。黔东南州民族文化丰富多彩,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居全国各市(州)第一位,是全国传统村落最多的市(州)。黔东南自然生态资源禀赋良好,森林覆盖率高达65%,是全国28个重点林区之一,有国家和省级自然保护区27个、国家地质公园1个,可开发潜力巨大,具备打造国内外知名民族文化旅游目的地的人文基础和自然基础。贵州省在寻求有效的旅游资源开发运作模式,用好自然生态和民族文化,努力实现百姓富、文化强、生态美的有机统一上,作出了积极有益的探索。峰会的成功举办,对于搭建关注民族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交流合作平台,建立民族文化保护发展的机制,探索民族地区发展路径具有重要意义。

峰会认为,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现代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少数民族地区壮美秀丽的自然环境和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凸显出巨大的旅游资源价值。过去30多年间,我国的民族文化旅游经历了自发到自觉的本体凸显,从次要从属到主动引领的地位提升,已经成为推动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重要力量。加入WTO之后,中国对外开放程度增加,使得民族文化旅游的客源骤增。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西部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公路、铁路、航空线路增加,民族文化旅游地的可进入性大大增强,民族文化旅游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特别是近年来,民族文化旅游依托民族村寨开发、特色餐饮服务、民族旅游纪念品、大型山水实景演出等,旅游经济快速发展。同时民族文化旅游存在过度商业化、社区居民被边缘化、地理位置偏远造成可进入条件有待改善、旅游从业人员培训不足、专业人才和管理水平急需提升等问题。

峰会呼吁,尊重并鼓励民族文化旅游目的地探索适合自身情况的“民族文化+旅游”发展模式,通过参与国际与区域旅游合作,积极推动民族文化旅游业包容性、可持续发展。各民族文化旅游目的地应制定全面的“民族文化+旅游”政策思路,借助国家旅游和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政策,实现少数民族地区经济、自然与社会文化资源有机整合,促进融合与公平,推进全域旅游发展;各民族文化旅游目的地应结合国家扶贫攻坚战略,将减贫目标纳入民族文化旅游政策和区域发展战略中,确保当地贫困和边缘社区成为旅游发展进程中的关键利益攸关方,共同分享旅游发展机遇和成果;各民族文化旅游目的地通过“民族文化旅游联盟”等地区间合作模式,加强互联互通,提升旅游便利化,推进并支持各区域间的民族文化旅游合作;各民族文化旅游目的地、企业以及所有其它利益攸关方应在推动民族文化旅游产品、商业模式和管理服务等创新方面公开分享经验,推动民族文化旅游转型升级,提升旅游业的质量和活力;世界旅游组织、亚太旅游协会、国际旅游投资协会等国际组织和国内各相关机构以及企业加大对包括民族文化旅游基础设施、旅游规划、人才培养、文化保护等方面的技术和资金支持。以2016首届“中国民族文化旅游·黔东南峰会”为契机,支持国内外学术界推动研究民族文化旅游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加大民族文化旅游业对减贫贡献的研究力度,支持民族文化旅游理论研究再上新台阶。

峰会承诺,峰会将一如既往地积极提倡发挥旅游业在推动实现民族文化以及少数民族地区各项事业可持续发展目标中的重要作用,倡导在传承与保护中发展民族文化旅游事业。峰会推荐“多彩贵州风”、“大美黔东南”为民族文化旅游的典型,推动黔东南创建中国民族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塑造贵州特别是黔东南州民族文化旅游的国家名片,展示黔东南州纯美性、生态性、民族性和唯一性,不断通过峰会平台培育更多优秀的中国民族文化旅游目的地。

峰会将永久落址黔东南,并将进一步推动民族文化旅游纳入国家战略、制定完善政策、落实具体举措,并通过对民族文化传承与保护以及旅游模式创新系统的研究,将峰会培育成中国乃至世界民族文化旅游的话语权高地。

点击这里收看中国最棒的视频旅游资讯>>

黔东南州委书记李飞跃致辞
黔东南州委书记李飞跃致辞
领导讲话
领导讲话
2016首届“中国民族文化旅游·黔东南峰会”
2016首届“中国民族文化旅游·黔东南峰会”
文艺演出现场
文艺演出现场
文艺演出
文艺演出
(责编:赵媛媛(实习生)、连品洁)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