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全域旅游揭开神秘面纱
从7月到8月,宁夏推动全域旅游发展的步伐全面提速,7月28日自治区全域旅游发展推进大会在银川召开,几天后《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也随之公布,自治区旅游发展委员会也正在牵头组织全域旅游的相关规划,全域旅游已成为当下热词,不过仍然有很多宁夏百姓对全域旅游的概念比较模糊,更对三年后全域旅游创建的远景鲜有直观认识,本报记者近日走访旅游业界,从中理清宁夏全域旅游发展的清晰脉络。
全域旅游究竟是个啥?
2016年3月11日公布的《宁夏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中对宁夏创建全域旅游有明确的解读:按照“全景、全业、全时、全民”模式,建设宁夏全域旅游目的地。
“全景”是整体提升宁夏全区的全域景观,将自然风光、历史文化、生态环境、民族风情、乡村民俗、风土人情等都打造成景观景点和旅游吸引物,吸引游客。
“全业”是加快旅游与文化、工业、农业、体育、商贸等融合,开发一批全方位、体验型旅游产品,推出独特旅游商品,拉长产业链。
“全时”是打造全年、全天候的旅游服务,做足旺季、做旺淡季,缩小淡旺季差距,做到四季有亮点,留住游客。
“全民”是调动政府、企业到个体,各行业、全社会和全民族参与旅游业发展,支持中小型旅游企业、农家乐、农村电子商务平台、乡村旅游创客基地和特色文化艺术旅游创业等,构建和谐社会,带动社会就业。
自治区旅游发展委员会主任徐晓平对全域旅游也有比较深刻认识,“我出差到一些欧洲国家,对于全域的感受非常明显”,徐晓平介绍,在欧洲一些国家的城市中,没有景区和景点,但是作为一个游客看来,这座城市处处都是景,“吸引游客的可能是一条街,一个广场,或者是一家咖啡店”,徐晓平坦言,置身其中,很享受那种氛围,这种体验感就是全域旅游最核心的内容。
三年后又会发展成啥样?
按照《宁夏全域旅游发展三年行动计划》规划期限要求,创建工作分三年三个阶段实施:2016年以“中美旅游领导高峰论坛”为重点的“筹备启动期”;2017年以“中阿博览会”为重点的“持续推动期”;2018年以“自治区成立60周年大庆”为重点的“全面创建期”。
按照《方案》中提出的全域旅游发展理念,通过三年建设,旅游管理体制与发展模式实现创新,形成政府主导、市场运作、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全社会、全部门共建旅游格局;产业结构更趋优化、合理,形成一产围绕旅游转型、二产围绕旅游升级、三产围绕旅游发展、以旅游产业为核心的多产业联动发展格局;城乡建设与旅游发展深度融合,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主客共享;旅游体验、旅游服务、旅游消费、旅游安全实现全程保障;游客文明出游,居民素质提高,服务意识增强,生活质量改善,幸福感提升,实现“游客融入居民,居民悦于待客”;旅游目的地形象突出,特色资源与产品向旅游品牌成功转化,“塞上江南·神奇宁夏”旅游品牌国内外知名度和美誉度大大提升,客源市场范围扩大、规模扩增、多元发展,游客停留时间延长,人均旅游消费水平提升。
《方案》明确,到2018年,旅游产业实现提质增效,宁夏旅游发展排名在全国有所前进,全区游客接待量突破2500万人次,达到本地常住人口数量4倍以上,旅游业总收入达240亿元,占全区GDP的6.7%。
《方案》确定了到2018年,中卫市、永宁县、西夏区、平罗县、青铜峡市、泾源县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成功,其他市、县(市、区)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全面展开,宁夏“全域旅游示范省(区)”创建工作初见成效。
(马骋 赵思斯)
来源:地方供稿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