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旅游>>专题>>“藏源山南”优秀征文选登

沿着雅砻河行走

2016年08月05日18:48 |
小字号

许多时候,向往藏源,萦绕在我心头怎么也推不开。

不去的理由有一百个,瞬间就会被一个去的理由挑下马来。洁白的哈达,彩色的经幡,雪山冰川,田园牧场,河滩谷地……雅砻河,我出发了。

中国人喜欢追根溯源。也许,在源头思索,所有的问题都可迎刃而解。沿着雅鲁藏布江向上,就寻到雅砻河了。雅砻河将所有的风景,和藏区惊心动魄的历史,都清晰地展示出来。

一条河担负了一个民族的起源,应该得到应有的尊重。因为它将所有的智慧灵性都一古脑儿地留下了。

文化发轫之地,历史滥觞之源,竟让高原雄鹰,雪山之王都顶礼膜拜。多少人的脚步从这里走向四方,播下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又有多少人来此寻根求圣,洒下一路汗水与虔诚。我轻轻走近,将这颗高原明珠,拭擦得那么亮。一幅神秘、古朴而又壮丽的画面似玉天成。

河水盘绕在山脚下,像轻柔的哈达,铺在山谷间,与挂在山尖上的白云遥相呼应,一百年一千年,就是那样。

高山雄峻,有了河水含蓄的温柔,就不再苍凉。无数次出现在文字图片歌声里的河,与我相遇了,它波澜不兴,我的心却早已波涛起伏。

种类丰富的植物,把我印象里只属于高原的荒芜撵得干干净净。不管它是垂直分布,还是平面铺阵开去,与西双版纳的景色并无二致。仅从风景之上,就可看出千年之前的时光如白驹过隙。正是这样的风景,无数藏文化扎下了深深的根。

大山还是沉默,蓝天兀自蓝着。河的风景,是心灵皈依的通道。

西藏历史上第一位赞普、第一座宫殿、第一部经书、第一个村落、第一口水井........这一切与雅砻河有关。雅砻河风景区,入选国家级重点名胜区实至名归。

在这片神奇的山水里,灿若繁星的传奇人物上演无数惊心动魄的历史故事。站在这幅天高地阔的画里,我静静看着,悄悄想着。

西藏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王陵墓葬群,就在这里了。

城楼式样的古堡建筑群,在历经数千年的风雨洗礼之后,剩下一坨坨断壁残垣,依然成了藏民心中圣地。它与一条河相伴,与广阔无垠的藏区同行,与良善的子民血脉相连。

被历史煎熬千年的墓葬群,在山腰间巍然,像胡杨一般,倒了也是千年不朽。曾经的辉煌,还隐约可见。它证明的是信念执着,绝不只是为了后人赞叹。

当我触摸那些老得不能再老的砖瓦横梁时,历史像被惊醒,朝我步步走来。

生命的顽强精神也会传导的。藏柳是藏族人家的顶梁树,它们的肢体被一次次砍下来盖房做家具或引火,断了的地方,枝叶又会重生,砍伐越多长得越粗,粗到人们有些瞠目结舌。

当年的松赞干布怎么也不会想到,吐蕃王朝会在自己的手中傲视天下。那段辉煌影响了一个民族的未来,也为华夏民族的历史添了厚重一笔。他自从定都拉萨之后,这里成了吐蕃王朝的立业基地。不管到哪里,不管功业有多大,魂归故里的心声谁也无法平息。怀念故土之情,让他有足够的理由将陵墓选择在雅砻河畔。其后不少的藏王都葬在这里。走在墓地的废墟上,那些曾经沧桑的场景,走得似乎还不远。

只是此刻,对一个人是不公平的。那就是从大唐长安远涉千山万水而来的文成公主。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文成公主早将自己化成天湖了,与大山高原融为一体。这种王者风范和宽阔胸襟,感动的不仅有吐蕃王朝的臣民,还有高原之下的人们。站在此处,触摸历史尘沙,我彷佛触摸到那个时代的豪气和情怀。

一座座建筑上的龙和升云纹的雕饰,色彩艳丽的壁画,仿佛在用倔强的个性,展示西藏文化的精髓和伟大。

宗教的氛围,无处不在。飘扬的经幡,汇成五彩的潮流。一位五十多岁的老人,在殿外继续卖着经幡。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的故事,她竟然说得丝丝入扣声情并茂。手里的转经筒一刻不歇地转着。诵经声绵绵不绝,虽然我听不懂,可在一番凝神静想之后,肯定是关于:你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的询问。她们是整个藏民族历史记忆的活化石。

埋葬此处的灵魂游走在我的身边,并没有高高在上。这块未曾被外来者沾染的圣地,没有一丝红尘气息,难怪拜访的人络绎不绝。

当地人说,这是一块深得神灵庇佑的宝地。周围的山川河流与这些墓葬群搭配自然和谐。是墓群与绝佳风水相伴有幸,还是这些风水有墓群相伴才绝佳,皆任人凭说。

雅砻河东岸的山顶上,雍布拉康的根基仍在,虽然残缺,历史的韵味还不曾散去。它是西藏第一座宫殿建筑。曾经巍峨挺拔、气势雄壮,此时还能看出一些端倪来。

乃东县南约两公里的昌珠寺坐落在雅砻河东岸,与赞塘寺隔河相望。风中,寺内那口大钟回响阵阵,好像是对文成公主初来乍到却勤勉有加的赞美。寺外柳林代代为继,存在不只是一种自然规律,还是一种见证。

在这里,蓝天墓葬,田园民居,虽然静止,却是一幅韵味十足的山水画。

当地有这样的一个传说,春夏时节河水渐长,雅砻江水会将河两岸的宝物冲刷到沿河村落里,并随流到雅鲁藏布江中,子孙就会繁衍昌盛。

对此,我笃信不疑。

一条河深情流淌,此时还在滋润着下游许多古老的村寨,积淀着只属于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

(黄爱华)

来源:地方供稿

(责编:赵鹏(实习生)、秦晶)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