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南微旅行

近几年,以“微”为首的新名词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于互联网,微博、微信、微小说、微电影等比比皆是。而今我也沾了一次“微”字的光,有幸成为“藏地新密码·山南微旅行——微博粉丝免费游山南”征集活动中的幸运粉丝,有机会细细品味山南景观,感悟山南文化。
山南是西藏自治区所属的一个行政区域,因地处冈底斯山和念青唐古拉山脉以南而得名。山南是藏民族的摇篮和文化发祥地,传说中正是神猴与罗刹女在雅砻大地的结合,诞生了藏民族。山南拥有西藏第一座宫殿雍布拉康,西藏第一座寺院桑耶寺,西藏第一座佛堂昌珠寺等多个第一,让山南愈发光辉璀璨。
雍布拉康是山南的一张名片,位于山南地区行署所在地泽当镇东南12公里的扎西次日山上,海拔3700米。雍布拉康的名字很有意思:按藏文的意译,“雍布”是母鹿,“拉”是后腿,“康”是宫殿,合译为“母鹿后腿上的宫殿”。这是因为雍布拉康所在的山形像一只侧卧的母鹿,宫殿恰好建在这母鹿的后腿之上,故名“雍布拉康”。据史书记载,雍布拉康始建于公元前2世纪,是雅砻部落的第一代赞普(藏王)聂赤赞普的宫殿,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雍布拉康雄踞山巅、构思精巧,以别致的建筑风格而远近闻名。殿内供有松赞干布、文成公主等塑像,这些塑像深沉朴素,甚为传神。如今的雍布拉康虽然在西藏众多的建筑中并不显得高大宏伟,但各地的宫殿和寺庙在建筑风格上都能找到雍布拉康的印记。
昌珠寺在信徒心中享有崇高的地位,距泽当镇东南2公里,建成于公元七世纪中叶松赞干布时期,已有1300多年历史,是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联姻时修建的寺院,建成后成为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冬宫。藏语中,“昌”是鹞鹰的意思,“珠”是龙的意思。相传此地在建寺前有一恶龙,被松赞干布化身为大鹏降伏后才得以建寺,故得名。昌珠寺内珍藏着许多珍贵文物,其中珍珠唐卡“观音憩息图”、“莲花生八岁等身像”、“文成公主亲手绣制的缂丝唐卡”为三大镇寺之宝。寺内庞大壮观的建筑是西藏建筑历史上的光辉成就之一,是西藏人民勤劳智慧的宝贵结晶,也是西藏文化、宗教发展演进的见证。由于昌珠寺的悠远历史,作为山南地区“三圣寺”之第一,吸引着大量的游客前来参观游览、转经朝佛。
从泽当镇出发,北过雅鲁藏布江,沿左岸而上约40公里,就到了桑耶寺。桑耶寺位于扎囊县境内、西藏四大神山之一的哈不日神山之下,始建于公元767年,建成于779年,是藏传佛教史上第一座“佛、法、僧”三宝俱全的寺院,它的建筑风格吸收了“印、汉、藏”三种风格,在西藏是独一无二的,被称为“建筑史上的佳作”。寺内珍藏和保存着自吐蕃王朝以来,西藏各个时期的历史、宗教、建筑、壁画、雕塑等多方面的遗产,它是藏族古老而独特的早期文化宝库之一。桑耶寺壁画内容丰富,最著名的当属长达92米的“史记”,讲述了宗教对藏地历史的描述和久远的传说。寺内不少壁画和塑像经千年风雨而不改颜色,实乃奇迹;现存铜钟、汉白玉雕刻和兴佛盟誓碑均为无价之宝。
藏王墓是山南的圣地之一,位于琼结县宗山西南方,距离泽当镇27公里,是西藏目前有史可考的规模最大西藏唯一的藏王陵墓群。据史料记载,有墓葬二十一座,现仅存十六座,均为土石垒成的高大封土丘,墓封剖面有明显的夯层痕迹,每一夯层约有15至20厘米厚,层层夯实成高大的方形墓封。各墓地高出地表约10米左右,远望犹如一座座起伏的小山,能确定墓主的有9座。靠近河边有一座大墓是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之墓。墓上有座小庙,里面供奉有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塑像。整个藏王陵墓群面积约305万平方米,墓群内有墓碑三方,石狮一对都为墓葬见证物。藏王墓群作为西藏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吐蕃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等方面有较高的研究和探讨价值。
山南地区旅游局以微博为载体,将传统模式的旅游促销与非传统的旅游宣传有机结合,提倡微观山南,把更私人化、个性化、体验式的旅行方式提供给粉丝,让我切身体验到了“多彩藏南,吐蕃故都”的独特风采。
(王继民)
来源:地方供稿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