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旅游

冯艺:珍藏报纸上的历史记忆

赵兴林
2016年08月06日09:22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收藏报纸对我来说既是一种乐趣,又是孜孜追求的事业。” 

  ——冯 艺

    

  “中华老报馆”早有耳闻,也很想目睹它的真面目。今年5月中旬,朋友告知:“中华老报馆”在河北保定市古莲花池开办的分馆开馆。我慕名而去。

  保定是历史文化名城。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古莲花池,而今腾出三处古香古色的建筑作为“中华老报馆”分馆。走进布置一新的展室,中华老报馆名誉馆长、红军老战士王定国题写的“中华老报馆”赫然入目。听馆长冯艺介绍,目前老报馆藏品为国内个人收藏之最,其中有些藏品填补了中国历史的多项空白。

  老报馆以传承历史文化为己任

  建馆的初衷旨在展示老报馆汇集而来的民间藏品,更好地发挥它的社会价值。现馆藏有明朝崇祯时期、中华民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三年自然灾害、“文革”时期、改革开放以来不同历史年代的各种报纸杂志,乃至图书、史料及与报纸有关的实物等藏品8000多种,各种报刊500多万份;其中孤品多种,不同历史时期老报刊电子影像资料8万余部。

  相对于传统收藏,报纸应属新兴类收藏,却是最具文化、历史厚重感的收藏。报纸是人们获得信息的重要媒体,老报纸则记录了历史的变迁。《人民日报》是党中央机关报,冯艺把它列为收藏的重中之重,不但藏品数量为最多,而且收藏到曾多年在人民日报社担任主要领导的邓拓同志使用保密本书写的笔记。那是冯艺从北京潘家园市场一摊贩手中购买的,后经邓拓家属确认系真品。1949年人民日报进北平后仅出版18期的《北平新闻》、前后仅出版三个月的《人民晚报》全套等珍品亦被冯艺收藏。

  “中华老报馆”的建立与发展,冯艺功不可没。

  冯艺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收藏旧报纸的呢?那是1999年,他在北京潘家园逛古玩市场,无意中看到一份1949年4月下旬的人民日报,头版刊登着“30万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占领南京的新闻。冯艺的父母亲都是军人,并参加过渡江战役,他从小对部队就有特殊情感,也曾入伍当兵,看到这份报纸备感亲切、自豪!当即买下报纸,回到家看了一遍又一遍,由此萌生收藏旧报纸的意向。他当年在北京收藏的时候,仅收藏报纸就有10个集装箱,相当于1000吨报纸。数量如此之大,不仅存放有困难,而且把自己以前做生意积攒的钱几乎全部搭进去!

  收藏报纸要有知识积累

  “收藏报纸对我来说既是一种乐趣,又是孜孜追求的事业。”正因为收藏报纸事业有成,几乎每天都收到从全国各地寄来的报纸,有的是转让售卖的,有的是寄来鉴定的,有的是赠送的。令冯艺感动的是,一位老太太在丈夫去世后,把丈夫生前收藏的几千份报纸无偿送给他。之后,冯艺基本上以重大事件、重要历史文献、重要报刊及能够反映中国历史上一些节点的内容为主要收藏方向。实践使他认识到,积攒旧报纸不单单为收藏而收藏,更需要通过学习和知识积累,加深了解新闻出版史、印刷史、纸张史。比如,自己头脑里装有人民日报报道过的某些重大事件,就容易辨别报纸出版的年份,收藏比较容易走捷径。

  再比如,有“镇馆之宝”之称的“福兴老京报房”“福兴公京报局”两块牌匾,冯艺能将其收入囊中,就得益于平时的知识积累。史料记载:明末清初北京有30多家报房,出版物都叫“京报”,只能以报房名义区分辨认是哪家的刊物。他之前并未见过“福兴公京报局”牌匾的实物,只是有一天在北京报国寺与商贩闲谈时,问他有无与报纸相关的其它物品。那位商贩谈到曾见到一块报馆牌匾,名字记不清了,如果真想买他可帮忙。这个热心的商贩几经周折,追踪到家住河北省的一个收废品的人。那块“福兴公京报局”牌匾开价3万元,少则不卖。当时冯艺手头钱不够,只好向朋友开借凑够3万买下。如果仅从这块牌匾制作工艺、年代来看,其收藏价值并不高,但它的史料价值是不能用金钱来衡量的。事后有人想出10万甚至更高买走,被冯艺谢绝了。

  办好主馆,以主馆带多馆。谈到以后打算时,冯艺深有感触地说,根据老报馆收藏的诸多系列专题史料,可以根据各地的不同景区特色,建设具有不同专题的特色馆,如:新闻发展史馆、中国妇女服饰发展馆、中国体育百年馆、红色旅游馆等。


  《 人民日报 》( 2016年08月06日 11 版)

(责编:肖路、韩淑贤)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