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旅游

2019年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园区建设正式开工

万花之园装点京郊大地

本报记者  贺  勇
2016年10月09日08:18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北京世园会园区核心景观区效果图。
  资料图片

  北京世园会园区建设奠基。
  本报记者 贺 勇摄

  9月29日上午,2019年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园区建设正式开工,这是继4月15日世园大道开工、外围配套工程启动建设后,北京世园会工程建设的又一重大节点,标志着园区由规划阶段进入全面实施阶段。这也将为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举办一届“独具特色、精彩纷呈、令人难忘”的园艺盛会奠定坚实基础。

  据悉,园区将于2018年底完工并交付展陈布置。届时,核心景观区居中统领,山水园艺轴、世界园艺轴贯通南北,妫河生态休闲带、园艺生活体验带、园艺科技发展带串联东西。其间,散落着世界各地参展者以及国内各省市建设的美丽花园。海内外的游客将在妫水之滨,领略万花之园的风采。

  远山近水

  园区呈一心两轴三带多片区布局

  北京市副市长、世园局局长林克庆介绍,2019北京世园会,是A1类的世界园艺博览会。“世园会园区是彰显2019北京世园会‘绿色生活、美丽家园’主题的重要载体,一定要把它打造成为生态优美、园艺高超、城园一体、协同发展、活力持久的国际一流园区。”

  位于延庆新城集中建设区西部的北京世园会园区总面积503公顷,横跨风光秀美的妫河两岸。因此,如何最大化地保护原有的生态环境,同时又能够打造出独具特色、精彩纷呈、令人难忘的世园会,这也是北京世园会园区规划的难点。

  “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北京世园会的出发点,也是我们的主旨。园区综合规划把‘生态优先、师法自然’作为整个方案规划的落脚点。在规划设计阶段,设计团队充分感受场地风土人情,寻找灵感;感受现场地形地貌,极致利用;感受园区自然条件,因地制宜;感受办会设施需求,精准设计;感受各类空间布局,整体谋划。设计期间多次邀请行业专业人士讨论方案,出谋划策,为的就是留住那棵树、护好那片林、保护好那块土地、净化好那一方水。我们提出,要与大自然共同绘就世园会的美丽画卷。”北京世园局常务副局长周剑平介绍。

  根据规划,园区将充分利用延庆区山水林田的自然格局,统筹空间布局、展馆需求、交通组织、市政设施、公共景观等因素,确立了“一心、两轴、三带、多片区”的园区整体结构布局。“一心”即核心景观区;“两轴”:以冠帽山、海坨山为对景,形成正南北向的山水园艺轴和近东西向的世界园艺轴; “三带”包括妫河生态休闲带、园艺生活体验带和园艺科技发展带;“多片区”包括世界园艺展示区、中华园艺展示区、自然生态展示区、生活园艺展示区、教育与未来展示区。

  展馆方面,参照历届各类世园会园区建设惯例,本着节俭办会,统筹考虑会后永续利用的原则,北京世园会将建设中国馆、国际馆、生活体验馆、植物馆、演艺中心,承担室内园艺展览和世园会开闭幕式、演出活动等功能。

  叠山理水

  核心景观区形成一幅立体山水画卷

  据介绍,园区最先开展的是地形营造、场地平整和绿化工程。地形营造是核心景观区建设的前提和基础。设计者利用现有废弃鱼塘,营造景观水面,与妫河相依,形成一片连绵水泽。受《史记·五帝本纪》“舜居妫汭”的启发,设计者将这一景观命名为妫汭湖。妫汭湖同时还承担着雨水汇集等生态功能,践行海绵园区理念。

  “我们运用中国传统的叠山理水手法,拓展现有鱼塘,营造湖面景观。其间产生的土方,就近堆出山体,建设‘五谷丰登、山花烂漫’的梯田式花田景观,传承与展现农耕文明的生态智慧。山高25米,取名天田山。与中国馆、国际馆和演艺中心环妫汭湖而建,共同围合形成园区的核心景观。天田山的山顶建设永宁阁,作为全园的制高点和标志性建筑,起到视线焦点、统领全园的作用,登阁可南眺长城,北望海陀,俯视妫河和整个园区。永宁高阁览胜景、天田妫汭蝶飞舞,核心景观区将呈现出一幅立体山水画卷。”北京世园局副局长叶大华介绍。

  绿化工程是景观效果呈现的重要内容,越早开始种植,越可以为植物生长提供充足的适应场地时间,越能展现出植物应有的景观效果。方案设计中,植物配置空间布局错落有致、种植形式丰富多样、色彩搭配四季相宜、面积规模相得益彰、特殊选材恰到好处,总体上乔灌呼应、常落相配,色随季变、景随步移,大小适度、高低相宜,力求充分展现我国园艺水平。

  “在北京世园会建设时序安排上,我们突出景观先行。早整理地形、早进行栽种、早形成景观。世园会开幕之时,这片区域就能发挥更好的生态效应,体现良好的景观效果。”北京世园局副局长武岗说。

  据介绍,园区将同时启动包括园区环路、综合管廊、水电气热等在内的基础设施建设,按照科学的施工时序,合理安排建设内容,高效、有序、平稳地推进园区各项工程建设工作。

  师法自然

  绿色施工理念贯穿园区建设全过程

  北京世园会园区建设,将贯彻 “节俭、绿色、生态、环保”理念,全面推广绿色技术和产品,建设生态园区。

  充分尊重现有生态及景观环境,利用现状道路、林地,对园区进行合理布局,节约成本。依托原有道路,改变常规的道路设计方式,园区内少了规则式的道路断面形式,多了穿行于林间的特色道路。利用现有杨树林,设计林下安检区,游客去世园会安检,不用再受暴晒之苦,提高了游览舒适度,让游客充分体验一届绿荫中的世园会。

  水资源利用方面,在提升现有功能湿地净化水质能力的同时,在道路两侧建设生态草沟,收集雨水接入园区景观水系,用于植被灌溉和涵养水源。这一创新设计可保证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不低于90%,也就是区域内的雨水可以被充分收集起来回补地下水。能源应用上,优先采用区域内的可再生能源,运用深层地热和浅层地温,承担基础冷热负荷。场馆建筑方面,率先制定并实践《绿色博览建筑评价标准》,采用被动式建筑集成技术,降低展馆的能源消耗,采用室内空气质量监控、过滤技术,对室内污染物进行控制,提供环境宜人、空气清新的室内游览感受。

  此外,本着“绿色施工”的理念,在施工现场设置污水收集和简易处理设施,避免水环境污染;制定严格的大气环境污染防治措施,有效控制扬尘;对开挖裸露面等及时恢复植被,开挖面上进行绿化处理。通过有效措施,使绿色施工、文明施工、生态保护理念贯穿建设全过程。

  精品一园,万花看世界。春风万里,一梦晓中华。“2019北京世园会在向世界展示我国绿色发展新理念和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的同时,也将有力提升北京城市品质和首都形象。”北京市委常委、副市长李士祥表示。


  《 人民日报 》( 2016年10月09日 07 版)

(责编:冯亚涛、连品洁)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