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谈特色小镇:“特”是关键 避免一哄而上
人民网北京11月21日电 (刘佳 实习生章炜)当前,我国小城镇发展并不平衡,特色小镇在发展过程中也仍存在诸多理论、政策、操作等方面的问题亟待解决。对此,文津圆桌以“打造特色小镇:特点、难点与对策”为主题进行研讨。
国家住建部村镇建设司司长张学勤表示,培育特色小镇要强调“特”。首先,一个小城镇的发展要有生命力,要有独特的产业支撑这个小城镇的发展才有长远的生命力。第二,小城镇在建设风貌上也要有独特的方面,比如小城镇的风貌、文化、山水别墅,防止所有的城市都千城一面。第三要避免在发展特色小镇中一哄而起的现象,强调因地制宜、突出特点、按部就班。由于中国城乡发展差异太大,他认为,全国的小城镇可以分四类。第一类是服务农业的小城镇,打造农业加工业,特别是物流业;第二类是围绕特色的文化风貌资源的旅游产业;第三类是工业方面,一方面是有传统工业基础的城镇,把产业两端进一步延伸,做大、做强、做精,另一方面是依托纯粹的大工业;第四类是特色区位优势小镇。
在特色小镇建设里面至少有三个关系需要关注。国家旅游局政策法规司司长周久才指出,一是过程和前景,手段和目的关系。小镇面临经济转型、社会转型的问题,需要进一步焕发活力。二是宏观要求和微观自觉的关系。从国家大的宏观形势来讲,推动特色小镇,但是要思考如何把宏观的要求和微观的自觉协调起来。三是区域和重点的关系。当前背景下要顺势而为,突出旅游在特色小镇建设过程中的作用。结合旅游业发展的需要来讲,需要政策支持,但是更重要的是需要用改革的思维破解问题。包括规划和农村的宅基地政策、集体土地政策,如果这些政策不做适当的调整,不跟旅游业发展相吻合的话,这种纠结的局面还会延续。
针对有些地方一哄而上发展特色小镇的情况,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镇改革发展中心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冯奎分析称,“这具有非常强的背景,需要引起高度的警惕。”他特意提到,在宏观经济进入新常态的大背景下,工商企业特别是房地产开发商,会从大城市转到特色小镇、小城镇,以寻求转型发展。当前,有很多所谓的特色小镇、小城镇,基本上都还是在搞物理空间建设,这一点需要高度警惕。而地方政府为了寻求经济增长,也会迎合他们的这种要求。冯奎说,“如果对于特色小镇的发展思路没有改变,很容易导致过热情况的出现。”此外,他还认为,对发展的对象并没有明确界定,这导致发展基数、统计数据都比较混乱,也是导致一哄而起的很重要原因。而且过低的门槛导致中西部有些地方旅游型特色小镇“新鲜劲一过就冷冷清清”,即使当初推出的典型,也是“节假日拥挤不堪,剩下的日子就没人去”。
中国科学院创新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穆荣平关注小城镇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他指出,从经济的角度来说,小城镇的产业格局基本上比较小。建设思路还是应该从“十三五”规划的五大发展理念的角度去思考,不是说一个小城镇一定要符合五大发展理念,而是要择其要,一定要适合当地的自然禀赋、人文特色。从规划角度来看,更多的应该强调长远系统性,要软硬结合,以软为主。从机制的角度讲,规划要思考的问题是在空间上看特色小镇和周边的关系。特色小镇不仅仅是经济,还应该把教育放在很重要的位置上,通过配套中小学,把教育质量提升。要利用新技术、新手段,通过智慧城镇系统建设来解决教育资源配置不均等问题。
项目的选择是头等大事,对外经贸大学金融学院院长吴卫星表示,政府的主要任务是要提供公共产品,扩大税收的基础。企业起的作用更大一些,让市场决定资源的配置。关于金融支持,分为两方面:一是金融服务的便利化,二是投融资机制的创新和改革。
关于金融手段如何促进特色小镇可持续发展,中国开发性金融促进会秘书长邢军围绕该话题提出了三点建议。第一,特色小镇要做好,要规划先行。既有大的区域规划也有具体的项目规划,体现生态价值。第二,特色小镇建设前期要引导社会资本进来,掌握资本的都是机构或者个人对生态价值有一定的需求。第三,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由政府出面进行引导,搭建平台。政府的平台搭建以后,能避免乱开发、泛房地产化的现象,使小城镇建设更有序的进行,另外政府要提供基础设施建设。
上海交通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士林根据研究报告,对中国特色小镇主要问题做了梳理。他认为,认识上存在偏差,发展定位不准。企业主体作用不明显,集聚能力不强。“特色小镇目前的状况是政府热,企业冷,企业会参加你的会,真正让他签协议,拿钱的时候,企业非常挑剔。企业的日子也不是那么好过,也不会乱花钱。”缺乏长远规划,特色元素不突出。项目相对疏散,功能叠加不足。功能都比较简单,完全靠企业和市场投资,没有政府的统筹考虑。创新集聚转化困难,产业层次不高。要素保障比较淡,导致创业进度差异很大,创业的水平参差不齐。对此,他提出要做好理论研究、对发展现状和主要问题进行深刻调研、建设标准体系、要准确吃透国家的战略意图、让特色小镇走文化型城镇化的道路。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