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旅游

第九届旅游研究北京论坛在北京林业大学召开

2016年12月05日10:50 | 来源:人民网-旅游频道
小字号

人民网北京12月5日电 3日,由北京旅游发展委员会指导,北京旅游学会、北京林业大学主办,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承办,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生态旅游分会、中国生态学学会旅游生态专业委员会协办的第九届旅游研究北京论坛在北京林业大学学研中心开幕,论坛主题为“生态旅游与绿色发展——多样·共生·可持续”。国家旅游局副局长杜一力,北京市旅游发展委员会副主任、北京旅游学会会长安金明,北京林业大学副校长李雄等嘉宾出席论坛开幕式。300余位来自国内外旅游界及相关行业的著名专家学者、业内人士、高校师生代表及行业媒体参与会议。

论坛开幕式由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刘尧主持。开幕式伊始,北京市旅游发展委员会副主任、北京旅游学会会长安金明致辞,他指出“旅游研究北京论坛”已连续举办八届。本届论坛的主题契合国家的旅游战略及北京旅游发展实际,希望本届论坛能够涌现更多更好的学术成果,加快推进生态旅游的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北京林业大学副校长李雄表示,北林园林学院旅游管理学科在科学研究与社会实践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并将继续致力于发展旅游学科教育。“希望本次论坛的举办能够为大家提供一个展示专业水准、凝练学术成果的国际交流平台进一步促进旅游行业的研究和发展。”

此外,在开幕仪式上,北京旅游学会授予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作为北京旅游学会的“生态旅游发展研究中心”,并进行揭牌仪式。 

国家旅游局原副局长杜一力做题为《生态旅游的痛点》的主旨报告。她分析了我国生态旅游理论大于实践的现状,以贵州旅游产业的开发为例,从政策和措施的角度思考“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与“全域旅游全覆盖”的方式。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景观学系教授杨锐做了题为《国家公园与游客影响管理》的报告,报告对国家公园与游憩的关系进行了辨析,在借鉴美国国家公园游客影响管理的经验、深入分析国家公园游客影响管理技术的基础上,从认识层面、政策法规层面、理论与技术研究层面、能力建设层面为我国国家公园游客影响管理提出了建议。

美国普渡大学教授Alastair M. Morrison 报告主题为《生态旅游发展的制胜法宝:中国准备好迎接绿色旅游者的到来》。他指出,不让生态旅游浮于表面(T)、承担起责任(R)、定义独特的营销主张(U)、进行营销推广(M)、准确的定位(P)是生态旅游发展的制胜法宝。随后利用8P营销组合分析了目前中国生态旅游发展和营销现状,指出生态旅游在中国正蓬勃发展、游客生态意识正逐渐增强。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苏杨做了题为《中国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的进展、难点及和风景园林行业的关系》的报告。报告从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及其与风景园林行业的关系、国家公园体制建设难点、风景名胜区参与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的注意事项三个方面进行阐述。在了解目前保护地管理体制弊端的基础上,通过研究美国和加拿大国家公园的成功案例,对目前我国公园体制的建立及发展给出了建议。

北京林业大学旅游管理系张玉钧教授在《中国应发展怎样的生态旅游》的汇报中,介绍了我国从生态旅游概念的产生和引进,到对生态旅游概念的理解,再到实际生态旅游实践活动的发展历程。对比当下中国生态旅游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概念泛化、商业化、低标准化的现象,提出了“在中国存在真正的生态旅游吗?”的疑问。最后指出在生态旅游的发展中,生态保护是前提、自然教育是责任、社区参与是保障。要在协调各利益相关者的基础上,走向生态旅游共治共赢。

北京林业大学孙玉军教授汇报出题为《我国森林生态旅游及其前景》。孙教授指出,在多功能林业时代,以森林游憩为载体,以森林公园为平台,森林生态旅游以其生态性的旅游和对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的特色,服务时代需求而成为未来林业的朝阳产业。教授表示中国森林游憩发展和森林公园的发展中仍存在许多问题,需要不断探索和改进。

同济大学吴承照教授报告题为《森林游憩行为的生态影响机制》。报告辨析了生态旅游与自然旅游的概念,强调生态旅游一定是全要素的生态,是生活理念的转变。自然系统与游憩系统具有生物、健康、知识、精神四次层面的关系,游憩系统结构中游径、场地、设施、活动是其四个影响途径。教授指出,对大众化生态旅游的研究必须深入到每一项尤其活动的行为特征及其生态影响机制,这样才能为保护地生态旅游发展调控提供科学依据。

北京大学吴必虎教授汇报题为《遗产产生于有品质的生活——把风景区和文物建筑还给当今社会》。吴教授表示,中国风景名胜区的历史就是人文化的历史,文物产生于商业与文化积累,文物制度需要实现保护、利用、物权三方面目标。中国城镇化人口过半,社会发展进入过剩经济模式。吴教授在旅游需求高涨的形势下,为风景名胜区、文物建筑和历史地段的发展提出了建议,指出要把风景区和文物空间还给高尚生活。

韩国首尔大学金星一教授在题为《韩国生态旅游的现状与活动》的汇报中介绍了韩国生态旅游发展历史与现状,并指出除了传统意义上的自然保护与户外游憩之外,生态旅游还包括许多与之相关的活动。韩国为推动生态旅游发展,开展了诸如生态旅游教育、生态旅游节、最佳生态旅游案例分享、生态旅游目的地咨询会、环境解说员测评、幼儿园的环境课程等项目和活动,这对于中国和世界生态旅游的发展具有借鉴之处。最后,教授倡导构建中韩日生态旅游协作网络,集合三国力量共同发展生态旅游。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钟林生教授报告题为《全国生态旅游规划中生态风景道构想》。报告从全国生态旅游规划简介、生态风景道界定、生态风景道布局、生态风景道建设内容四个方面展开。教授表示,在生态风景道建设中,要加强生态风景道沿线资源与环境保护、营造层次丰富的景观空间、建设游憩服务设施、完善安全救援体系、优化交通管理。

著名长城专家、中国长城学会常务副会长董耀会做了题为《发展长城旅游之文化敬畏》的报告。报告指出,面对历史遗产我们要有敬畏之心,要妥帖地处理好遗产保护和利用的问题,保证历史文化遗产继续传承于后代。报告主要概括了长城意义的三个关键词(生存·秩序·发展)、长城认知的三个关键词(古代·连续墙体·防御纵深)、长城旅游的三个关键词(表达·观光·休闲),并指出休闲旅游是长城旅游未来的发展方向。

上海师范大学高峻教授汇报主题为《自然教育与户外环境解说展示设计》。高教授表示,户外环境解说是进行生态教育的重要手段。在户外环境解说表达的过程中,可利用科学素描、生态绘画、自然摄影、信息图标、地图等素材和工具。报告结合崇明东滩户外环境解说案例,展示了一套系统的环境解说设计。最后高教授指出,如何在自然教育和生态旅游中将解说做得尽量生动,是未来解说研究的重要内容。

(责编:刘佳、连品洁)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