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旅游

八廓街上的玛吉阿米

王丽梅
2017年04月05日07:42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小字号
原标题:八廓街上的玛吉阿米

  玛吉阿米餐厅

  资料图片

  八廓街别具风情

  张国聚摄

  生命中有很多遇见是没有准备的,就像我在拉萨的八廓街上遇见玛吉阿米。

  那天,从布达拉宫出来后,我来到大昭寺。走在拉萨的街道,就像是不经意间闯进了千年前西藏的历史。大昭寺前的广场上人流如织,除了各地游客,更多的是皮肤呈高原红、身着各色服装的藏族人。迎面走来几个身着绛红僧袍僧人,大步流星,孔武有力。最具风情的要数那些身着藏袍的年轻女子,颀长的裙装,收拢的腰身,裙摆在背后打两个对褶,举步投足间都顾盼生情,别具青春魅力。

  大昭寺香火鼎盛,里三层外三层地布满了从千里之外赶来朝拜还愿的藏族善男信女。只见人群中有一个身着黑色藏袍、头顶扎着一个朝天椒辫子的20多岁小伙子,虽是一脸稚气的青春模样,但却神情庄重,全然不顾游人路过观望的目光,专心致志地俯下身子磕长头。

  大昭寺外,那条1000多米长的“圣道”,是为那些从遥远的高原雪山翻山越岭而来的虔诚信徒修建的转经道,迄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道路两边是三层藏式楼房,出售藏族装饰、藏刀、银器、酒器、毛牛头等,全由藏民族色彩鲜明的门面装潢,这里就是闻名遐迩的拉萨八廓街。

  八廓街是拉萨的一张名片,游客、僧侣、信徒、市民等在这里汇聚。摩肩接踵的人流中,藏族老人躬着腰,迈着蹒跚的步伐,手中拿着转经筒,嘴里虔诚地念着经。八廓街最常见的风景就是远道而来的朝圣者,他们系着皮围裙,双手戴着木制手板,在“圣道”上一步一叩首,匍匐着身躯磕长头,千万次地顶礼膜拜。

  在八廓街东南角,有一座藏式风格的黄色二层小楼,弧状转角的窗下有两行用汉英两种文字书写的“玛吉阿米”。楼下的正面是一座双扇玻璃门的旧式布店。

  如今的玛吉阿米是一座藏式餐厅,其正门在黄楼侧面,门前右边有个藏式木橱窗,油漆已经剥落。探身从小门进去,迎面是一个窄窄的转角楼梯,楼梯间下是一个逼仄的厨房,里面正油烟滚滚,煎炒烹炸。

  上楼时来不及避身,一个年轻的藏族服务生端着托盘正要上楼,托盘里有糌粑、藏式炒饭、奶茶、甜茶。走到二楼,楼梯边靠墙的窗下有很多人排队等候就餐。半圆形的大厅里有很多卡座,长方形桌子,藏式木雕长椅。临街的是明亮玻璃窗,站在窗前远望,视野开阔,八廓街街景尽收眼底。

  在玛吉阿米,耳边汇集着各地方言,空气里弥漫浓郁的糌粑、奶茶味道。这里人气高涨,各地旅行者多半是受仓央嘉措情诗的影响,如朝圣一般慕名而来。

  初到拉萨的人,如果对西藏的历史文化没有深入了解,便对今天的玛吉阿米餐厅难有太多的认识。但若提起仓央嘉措的情诗,想必知道的人不少。“从那东方山顶,升起皎洁月亮,年轻姑娘面容,渐渐浮现心上……”人们将他的诗编成歌,唱遍雪域高原、大江南北。

  相传300多年前,仓央嘉措白天在布达拉宫,夜晚乔装打扮,来到八廓街上的玛吉阿米小酒馆。传说仓央嘉措未入布达拉宫前,曾与家乡一位美貌聪明的名叫玛吉阿米的姑娘一起放牧,二人堪称青梅竹马。坐床典礼举行之后,单调而刻板的深宫与清规戒律,加上当时政局动荡,仓央嘉措内心非常痛苦。他怀念以前的平民生活,因此便经常微服夜出,化妆成贵族模样,以此麻痹自己。

  仓央嘉措是藏族文学史上的杰出诗人,其诗歌影响深远。尽管时光流转了300多年,这八廓街上的玛吉阿米早已不是300年前的模样,但他的诗在西藏家传户诵几个世纪,脍炙人口,令人钦佩。

  走出玛吉阿米餐厅时,我又回头望了一眼门口画布上的藏族男子。突然间,我想,这个形象也许就是传说中乔装打扮的仓央嘉措。人们将他的形象具像化,放在玛吉阿米门口,以这种别致的形式,来纪念这位雪域高原才华横溢的情歌诗人。

(责编:李楠桦、杜燕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