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旅游

如何让奥运遗产不再沉睡

侯露露
2017年04月27日08:04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规避“后奥运风险”,需要改变的,或许不只是发展理念

       

  里约奥运结束8个多月了,最近巴西一些媒体人对场馆做了回访。他们发现,位于里约西部、曾承担多项赛事的奥林匹克公园“像一座鬼城”,或是“像电影里被最大灾难光顾后空荡荡的城市”。场馆里随处散落着钉子、松动的石块和零部件,开闭幕式的举办场所马拉卡纳球场也有很多设备损坏。“用‘坏了’来形容里约奥运场馆现在的状态,实在是过于轻描淡写了。”巴西《圣保罗页报》评论道。

  记得奥林匹克公园开幕时,里约市长亲自出席,称赞公园非常适合户外运动,将会成为“一个传奇”;当地政府表示,奥运场馆是留给子孙后代的遗产,水上运动中心将改建成两个游泳培训中心,其他体育馆拆除的零件将用于建立4所公立学校,每个学校可接纳500名学生。如今,马拉卡纳球场的发言人只能用“事情没有想象中那么糟糕”的解释,勉强回应外界质疑。这样的反差,不禁让人感到有些失望。

  现实的骨感其来有自。早在去年6月,里约州已宣布进入财政紧急状态,要求联邦政府发放紧急资金资助奥运,缺钱几乎成了里约奥运的关键词。因为有100万雷亚尔的账单未付,今年2月,电力公司停止了对马拉卡纳球场的电力供应。2009年获得夏季奥运主办权至今,巴西经历了GDP年增长7.5%到衰退3.6%的大起大落。奥林匹克公园的破败,即可看作是当地政府疲于应付经济颓势,忽视公共体育设施管理的表现。

  主办奥运会,意味着巨大的投入。牛津大学研究表明,自1960年以来,夏季奥运会的平均投入大约是52亿美元,这只是直接用于比赛的各种场馆、奥运村建设费用,不包括道路等相关基础设施建设的开支。绝大多数主办城市的最终投入都会超支,且平均超支高达156%。奥运会成为昂贵、高风险项目,提高这笔高额投入的回报率,赛后利用好奥运场馆、奥运村等公共设施被寄予重望。

  通过奥运带来的世界级影响力来推动自身发展,是所有奥运主办城市的共同心愿。作为第一个将奥运遗产的使用计划列入申奥文件的国家,澳大利亚悉尼奥林匹克公园的管理,堪称奥运史上的成功范本。奥运结束后的第二年,悉尼便成立了奥林匹克公园管理局,一系列商业规划付诸实施。而北京为人所熟悉的奥运场馆“鸟巢”“水立方”等,也实现了多业态多功能全面发展,达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得到国际奥委会的赞扬,被称为“奥运场馆赛后利用的典范”。

  想要复制这些成功经验并不容易。考虑到筹备奥运时间漫长,政治局势的变动、货币贬值,都可能影响奥运场馆的命运。奥运投入的高门槛、巨大的债务风险,也让越来越多的城市意识到,在优化城市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奥运并非万能药。回顾历史,奥运场馆被废弃的案例比比皆是,蒙特利尔国民长达30年的纳税噩梦犹在眼前。这使得不少城市面对申奥的选择时,更偏向于保守。

  今年2月,继罗马、汉堡、波士顿之后,布达佩斯也退出了举办2024年夏季奥运会的申请;正在筹办的东京奥运会,预计总开支超过最初预算的5倍多,引起社会广泛不满及质疑。如何规避“后奥运风险”,让烫手山芋变成香饽饽?需要改变的,或许不只是发展理念。

  《 人民日报 》( 2017年04月27日 05 版)

(责编:连品洁、刘佳)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