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旅游

为“河”而来 溯源赤水河生态科学考察漂流活动

2017年04月28日16:42 | 来源:人民网
小字号

一条河流孕育了什么,一条河流又承载了什么,在馈赠与索取之间,是否会有一条潜移默化的生存通道,交给孕育生命的江河,既开发了江河无限的潜能,又使之得以保存脆弱的平衡,千秋万代的造福下去。

2017年4月24日,由遵义市旅游发展委员会,遵义市旅游开发投资集团共同主办,由老中青三代漂流探险家领队,国内众多媒体与环保组织参与的“溯源赤水河生态科学漂流考察”活动在赤水河畔源头正式启动。为期5天的活动里,由青年漂流探险家王冰领队,地质学家、环保组织和新闻媒体记者组成的探险考察队,自赤水河源头出发,通过漂流,骑行,马拉松等方式,先后经过毕节市,古蔺县、茅台镇、红军宿营地、土城古镇以及丙安古镇等地,进行系统实地考察,并沿途收集相关数据,探讨赤水河保护与发展的平衡方法。

科学考察探险漂流队在行进过程中不断发掘发现,相较于国内其他江河发展,整个赤水河流域自然生态依然保持着完整的活跃状态,在雨季山洪期之前,水质清澈,野生动物种群数量可观,相对活跃。曾参与1986年长江漂流探险的老探险家杨勇在活动中曾感叹:“赤水河依然是一条在自由呼吸的河流。

户外摄影师铁丐

发现,赤水河的复苏

赤水河为长江上游右岸重要一级支流,八百里赤水发源于云南省镇雄县赤水河源镇,自毕节市七星关区鸡鸣三省村进入大方县、金沙县,再沿川黔边界深入贵州遵义市。其中,自赤水河畔毕节市至土城古镇的广大上中游流域广受这条赤色之河的福泽。

漂流队一路行来,时有惊艳发现:一条国际标准自行车观光通道沿江建成,自茅台镇驿站开始,至至赤水市,12个驿站,2处房车露营地构成了全场长160.9公里的绿色走廊。已经形成初具规模的绿色旅游保障链条。赤水河源区正在进行退耕还林作业,中上游部分江段也进行了系统的河道治理。经过当地政府对沿江两岸水土资源综合治理与保护性旅游资源开发相结合,在投入了大量财力物力之后,曾经被环保部门评价为“伤痕累累”的赤水河,已经重新焕发了生机,一条赤水河全域生态旅游走廊正在形成。

当漂流考察队经过赤水镇时,虽然已经进入雨季,但曾经传言的“油状”水面并未出现,连日暴雨,水量激增,但除了上游裹挟的泥沙之外,赤水河茅台镇一段的水质仍然维持在尚可接受的水平,江面之上不存在异味,并未给漂流队带来任何不适反应。这足以证明,沿江政府部门与环保部门多年来的努力与投入,初见成效。也为赤水河沿线深度开发旅游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良好的环境为赤水河旅游开发提供了无限可能。相关话题也在漂流队中引发热议。来自NGO组织自然之友的总干事张伯驹探讨了如何做到旅游开发过程中的无痕江河概念。同为自然之友教育部门的盖娅提出了自然教育的关联性问题。创绿中心的陈凡更关注赤水河旅游开发与大众参与保护之间协调性的相关话题。这些在漂流活动的实际体验中激发的思想碰撞。不论如何,都需要建立在优质生态环境的基础之上。融入优良的自然环境中,激发了人们无限的创造力。最终,考察得出的结论和议题将在活动尾声举办的研讨会中被审视完善,相信这些通过切身体验赤水河之后形成的理念,最终将形成一个个落地项目,更好的造福赤水两岸。

户外摄影师铁丐

漂流,生态与旅游开发的两全尝试

漂流活动是顺水而下的一种非机动力水上运动,属于早期人类的近原始交通方式,正因为原始,这一活动方式,最大限度的避免了新型交通方式对自然造成的污染破坏,更主要的是,漂流运动属于时下国际热门户外运动方式,受到年轻一代的追捧。为赤水河旅游开发打下了推广的基础。

上世纪70年代开始的河流保护运动,由一群爱好漂流的人发起并推动,对于公众而非专家而言,只有真正接触过河流,置身在河流中,才能深度激发人们对一条自由奔腾的河流挚爱,只有真正的体验江河,切身的感受江河,激发公众参与,才是河流保护与旅游资源开发中最直接的路径。

在旅游发展大势所驱的当下,与其在保护与开发之间反复争夺,不如探寻一个合理的生态旅游的模式,在政府努力打造的生态环境基础上,在生态保护的前提下努力做到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双赢——这也正是考察队此次活动的核心目标。

这几年民间漂流运动已经如火如荼的发展起来了,在这个阶段环保机构与政府相关部门能积极互动参与,将对康生活方式,践行环保理念,降低环境影响,提倡生态规划起到积极作用。此次溯源赤水河漂流活动终于将两个群体链接在了一起。

如何让更多对河流,对自然充满兴趣的人走近自然,亲近自然。户外运动也许是最佳的方式。一名漂流探险队的队员曾在群组讨论中说:我觉得我是所有人中最不喜欢运动也最没有户外经验的一个。我其实本来以为我是来写贵州旅游扶贫的,结果出乎意料的发现了一个更好的话题,这是我第一次做白水漂流(white water rafting),也是第一次这么长时间脱离网络和城市,在一条河上漂这么久。其实一直到昨天才慢慢体会到划船这种最原始的出行方式所能带给我的惬意和放松,也明白了和水打交道不能带着一种对抗的心态。我觉得我是一个很好的证明,证明像我一样的普通大众是可以亲水的,是愿意亲近自然的。这正说明了通过漂流运动,科学考察,生态观察研究的总和方式,取全新的角度来深度认识记录江河,进而成为保护河流的人的理念路径,是具有可行性的。

我们常说动员公众,让公众参与,但经常对一些极好的路径和人群反而忽视了。对于普通公众,对江河的认识只能从两岸接触,假设变换一下观察的视角,以身在江心的角度从新审视江河,将看到完全不同的情景。实际上,漂流是让更多的普通公众以旅游的方式从一个置身其中的视角来认识和观察江河,至少美国或欧洲都有相同的历史,正是一群漂流爱好者成为了保护江河的主力军,开启了民间江河保护的运动。

一个好的生态旅游项目,比如在科罗拉多,漂流对当地经济,发展,促进对河流有保护的人群,通过漂流来观察纪录河流,对江河的认识和研究,公众参与,都是有好的促进作用。

从公众教育和公众参与的角度来说, 这几年民间漂流运动已经如火如荼的发展起来了,我们不能阻挡也阻挡不了民间环保意识的觉醒与政府对旅游的开发强烈诉求。面对这种矛盾的存在,溯源赤水河的漂流活动,自身存在着这两种看似矛盾的属性与诉求,政府主导,环保组织参与,对江河水上运动的环境影响,生态规范将起到积极作用。

江河维系着万千生灵的福祉——对于普通公众,江河是滋养生命的源泉;对于环保组织,江河是自然延续的血脉;对于当地政府,江河是造福民生的重要资源。这次溯源赤水河生态科学考察漂流活动,与其说是一次考察和户外运动,不如说是在探寻保护与开发和谐并存的一种两全尝试。(姜洁)

(责编:魏欣宁、连品洁)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