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旅游

同样融资超过5亿美金,为何摩拜不如ofo会花钱?

2017年05月04日13:51 |
小字号

花钱方面的低效是摩拜落后ofo局面的直接原因,同时折射出摩拜在战略运营方面的判断失误。

5亿之谜

截止目前,摩拜获得包括腾讯、富士康、携程、红杉资本等投资方5亿美元以上融资。ofo获得包括滴滴出行、小米科技、中信基金等投资方5亿美元以上融资。

既然同样收获5亿美元,我们不妨简单算笔账,摩拜和ofo的数亿美金融资款到底花在哪里。根据公开消息看,摩拜单车目前的产品分为经典款和Lite款,经典款最初的造价高达6000元,后因为批量生产降至3000元左右,这个价格相比市面上的其他单车品牌仍然高出不少,而摩拜Lite款的造价最早为1000元,目前降至几百元。

其投放单车数量已经达到300万量,假设经典款与Lite款的投放比为2:1,而Lite款成本降至500元,那么只单车的生产投放费用就达到了200万*3000+100万*500=65亿,而显然目前的融资款都不够摩拜去造车,这说明要么摩拜公布的投放数量有夸大的嫌疑,要么摩拜单车成本在下降,但这个空间已经很小了。

反观ofo,其单车制造成本在200-300元之间,同样投放300万量,ofo只需要花费6亿-9亿人民币,即使后来ofo推出了带智能锁的单车,成本会走高,但同样的投放量,ofo的成本远远低于摩拜。

也就是说,在同样5亿美金的融资额下,ofo的投放量可以达到摩拜的6-9倍。当然,造成成本低并不能说明ofo更会花钱,但问题在于ofo通过更低的成本制造出了更便捷使用的单车,以及不亚于摩拜的运营效率。这就很让人尴尬了,摩拜是典型的吃力不讨好。

思路偏差

摩拜单车成本高主要高在电子锁、GPS、一体车身等上面,一方面可以实时掌握单车的定位、数据,另一方面可以延长单车的生命周期,降低后续维修成本。

但这直接导致的问题是,摩拜单车太重、不好骑,被用户诟病为户外健身单车,不仅没方便到用户,用户还需要用力蹬踏给单车GPS充电。

说白了,摩拜中了数据驱动的邪,后期之所以摩拜推出Lite款,就是因为对早起策略的修正。摩拜这个策略最大的失误就在于,其应该在方便用户的前提下考量精细化运营,而不是先方便自己再去考虑用户,即数据驱动不应该建立在损害用户体验之上。这是其与ofo的差别所在。

而反观ofo的单车成本只有几百元,ofo单车与日常单车别无二致,骑行便捷,没有任何压力。在早期投放的ofo没有电子锁,也没有GPS,这被很多人诟病为一点也不“互联网”,也不“数据驱动”。

但这其实是一种误判,ofo早期没有电子锁,使得存在很多盗骑的现象,但这毕竟是少数,金山江合伙人朱啸虎看的很清楚,称:“这比打广告效果好多了”。

而即使存在盗骑现象,由于ofo成本极低,如果一辆车每次骑行10次,每次5毛钱,3个月即可回本,ofo完全可以承受。

至于联网问题,ofo早期部分单车不联网,但完全可以通过app的轨迹实现数据化运营,只不过在返修上费点时间。所以,不同成本背后折射的是双方运营思路的偏差,而摩拜花钱给用户买罪受,也应该是互联网历史上的奇观了。

押金风险

摩拜花钱给用户买罪受,还体现在单车高成本衍生的高押金问题。

摩拜押金299元,业内最高,而ofo只有99元。说白了,直接在押金这个环节,摩拜就将很多用户拒之门外了。

回到这笔押金的使用上面来讲,根据摩拜公布的上千万用户量,这笔押金的规模可能超过了30亿。而押金不同于供应链等预付款项,企业并不能使用。目前根据公开的信息显示,摩拜的押金都是存在银行独立的账户,专款专用。

但既然押金不能用,还给用户徒增烦恼,你要Ta有何用?ofo想的明白,所以ofo与蚂蚁金服合作,就是希望通过引入蚂蚁金服的芝麻信用分,做到无押金或低押金。

目前在上海和杭州,芝麻分超过650的用户已经可以免押金骑ofo了,这或许又是摩拜战略失误的地方。

总结:

所以,同样是融资超过了5亿美金,其是摩拜和ofo的成本结构,背后折射的运营思路,以及衍生的问题,都不同。摩拜早起的高成本造成直接造成了后续的步步难局面,而这本质上反映的是一家公司有没有从用户的角度考虑问题。

要知道用户越轻松,公司发展越容易,这是颠簸不破的道理。(来源:旅界记者)

(责编:刘佳、连品洁)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