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旅游

青海湖 “吸睛力” 持续递增

董洁
2017年05月05日08:36 | 来源:青海日报
小字号
原标题:青海湖 “吸睛力” 持续递增

青海湖,蒙古语叫“库库诺尔”,藏语叫“措温布”,都是“青色的海”之意,是镶嵌在青藏高原的一颗璀璨明珠,中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曾被《中国国家地理》评为中国最美丽的湖泊。

2007年,青海湖景区保护利用管理局成立,它在青海湖生态环境保护和旅游设施、旅游资源的整合、旅游开发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转眼已近10年,这10年来青海湖生态环境得到了较好的恢复,今天的青海湖景区旅游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不断提高,已成为国内外游客重要的旅游目的地。

青海国信国际旅行社的导游杜国军根据自己多年带团经验总结道,随着青海湖知名度的不断提高,这里已然成为游客必去的首选之地。不同时节的青海湖呈现出不同的美,近年来青海湖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外地的很多游客、摄影爱好者慕名而来,青海湖已然成为我们推广青海的一张金名片。

数据显示, 2004年至2016年,青海湖面积增大169.67平方千米,相当于增加了25.5个西湖。青海湖水域面积不断增大,有效遏制区域荒漠化进程,调节了局部地区气候,维系了地区生物多样性和青藏高原东北部的生态安全。

“湖中有湟鱼,湖面上又飞着斑头雁、渔欧等不少稀有鸟类,这里的生态真是太好了!湖水浩瀚无边又蔚蓝空灵,环湖一圈,就像是走在画中一般,这里真是一个让人美得心醉的地方。”摄影爱好者安青年感慨道。

在青藏高原上,青海湖舒展着它的辽阔与静谧,在这里,海的浩瀚与湖的沉静交织在一起,草原和大海得以对接,给人一种博大之美。辽阔起伏的环湖千里草原,就像是铺上一层厚厚的绿色绒毯,蓝天之下,湖水蓝得更加纯粹,天地间构成一幅绝美的画卷,有一种洗尽铅华之感。

据统计,10年来青海湖鸟类种类由上世纪末的164种增加到222种,濒危物种普氏原羚由200余只增加到1400余只,湟鱼资源量达到7万余吨,生物多样性日益丰富。

青海湖景区保护利用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董金明表示,十年来,青海湖景区保护利用管理局先后投入1亿多元资金,实施了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湿地保护与恢复建设工程项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能力建设项目、青海湖国际重要湿地保护补助资金项目、湿地生态效益补偿试点项目、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等生态保护项目,保护设施不断完善,保护机制初步建立。与此同时,还与中科院建立了联合科研基地,深入开展科研合作,科技支撑生态保护的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青海湖就像是大自然赐予青藏高原的一面巨大宝镜,面对如此圣湖,仿若忘却身边所有,那一片片深深地蓝,宝石般的闪着柔和的光辉。鸟儿成为青海湖灵动矫健的精灵,翩然飞舞,轻盈无痕,总在最不经意处给人惊喜,总在宁静时带来点睛的飞翔……,近几年随着青海湖观鸟季、沙雕和大地艺术旅游季、祭海文化旅游季等“三大季”和环湖徒步大会、环湖越野跑等活动影响力日益提升,我的许多外地朋友都向我打听很多关于青海湖旅游的资讯,准备来青海旅游”。西宁市民屈墨含说。

青海湖景区接待旅游人数由2008年的32万人次,增加到2016年的189.9万人次,增长了5.93倍;旅游收入由2008年的3913万元,增加到2016年的2.47亿元,增长了6.3倍,旅游人次和旅游总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0%以上,保持了较好发展势头。

青海湖景区保护利用管理局副局长哈承科说,10年来,青海湖景区管理局实施了80项建设项目,总投资规模达14.8亿元,已完成投资11.6亿元,建成了二郎剑风情小镇、房车酒店、游客服务中心、景区门禁系统、航运工程、双体旅游客船、五片区水电路基础设施以及鸬鹚岛木栈道、鸟岛观鸟室、观鸟生态通道、污水厂提标扩容等保护设施,观海酒店、二郎剑公租房等项目正在抓紧建设,二郎剑集中供热、生态停车场等项目有序推进,景区旅游接待和服务设施得到进一步完善,面貌焕然一新。(董洁)

(责编:范敏玲(实习生)、连品洁)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