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旅游

稷益庙壁画掠影——田家少闲月 五月人倍忙

梁  冬
2017年05月24日08:03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小字号

  壁画栩栩如生
  愚 子摄

  没有敦煌壁画的大气,没有永乐宫壁画的流畅,没有风流名士悠闲嬉戏……在山西新绛县阳王稷益庙,人们发现了一处反映农民辛勤劳作、手持五谷的壁画群,成为研究古代农耕生活的资料。

  稷益庙,俗称阳王庙,建于明正德二年(公元1507年),是为祭祀尧舜时期农师后稷和大禹的助手伯益的寺庙。

  这是一座幽静的庙宇,建筑飞檐系铃,屋脊上千姿百态的造像栩栩如生,虽历经沧桑,但仍不失金碧辉煌的雄姿。

  大殿墙壁上展示出巨幅珍品,场面壮阔,人物众多,使人目不暇接。这些珍品总面积达130余平方米,共绘有人物400多个。在不大的面积上绘制出如此波澜壮阔的场面,并把历史传说、神话故事和当时的农耕生活浑然融为一体,体现出作者匠心独运的艺术手法,让人赞叹不已。

  壁画上的人物各具神态,有的注视,有的对语,有的沉思,有的倾听。如此众多的人物组织在统一的构图中,整齐而不呆板,繁复而不杂乱。画面强调照应,又适当注意变化,通过微小的转侧、顾盼和劳作,得到相互之间的呼应。

  我不知道在当时生产技术落后的情况下,需要多少时间以及杰出人才,才能完成如此令人惊叹的壁画?查阅史料,这些壁画全出自当地民间画匠之手。他们长期生活在基层,通过对民间生活的细微观察,出神入化地画出人间真谛。

  风动满壁,神采照人。我漫步在壁画的海洋里,细细体味500多年的伏笔苦思。对古代巨匠,除了满怀的崇敬之外,还有诸多思索在心中升腾。

  你看,西面墙壁上的耕获图,描绘了农民在后稷的率领下,收割、碾打小麦的繁忙景象。农夫挑着一担割的麦子,走向打麦场,田埂上一农夫为劳作的人挑来两桶水。还有人往口袋装碾打的小麦,一头驴驮着一袋麦子向村里走去,真是“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东面墙壁上,一幅众志成城灭蝗图用拟人的夸张手法,描绘农夫扑打蝗虫的画面。只见一身材魁伟的农夫,捉拿着一齐人高的蝗虫,蝗虫竭力挣扎欲逃,农夫拼尽全力紧抱不放,后面的农夫紧追不舍,细腻入神,颇有一番情趣。

  千百年来,黄河流域受着水灾、旱灾、蝗灾的袭扰,特别是黄河涨水漫过良田后,蝗虫滋生泛滥,蔽天遮日,庄稼一扫而光。这幅灭蝗图活脱脱画出农夫与天斗、与地斗、与虫斗的场景,用笔严谨,结构紧凑,充溢着浓厚的地方特色。

  史料记载,明王朝对壁画创作是有严格规定的。明初的大画家周位奉旨画了许多殿堂画而名噪一时,但仍免不了被馋言致死的命运。严酷的环境中,画家人人自危,也使明代壁画日趋衰落。画师流落民间,依靠绘制庙宇壁画谋生。

  真是不幸中的万幸,促成了流传于世的精美壁画,也成就了民间壁画的艺术价值。

(责编:连品洁、刘佳)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