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旅游

跟着古村志 游览杏花村

罗 兰   饶 颐
2017年06月05日08:11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小字号

  杏花村水车
  饶 颐摄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初夏时节,我们一行来到晚唐诗人杜牧笔下的杏花村——一个坐落于江南名城安徽池州秀山门外的灵秀之地。

  千余年前牧童遥指的杏花村,如今已成为一个文化旅游景区。进入区内,一片葱郁,其间绿水环绕,百花满枝。漫步在氤氲着花儿清香的石板道上,只听耳边流水潺潺,仿佛诉说着老村的那些人和事。幸有古村志《杏花村志》留存,让我们可以穿越时光,循文字重温当年景象。

  

  昔日盛景现村志

  清康熙十三年,20岁的杏花村人郎遂出于对乡土的热爱,历经十一年艰辛编纂了《杏花村志》十二卷,是乾隆年间收入《钦定四库全书总目》全国唯一的村志。作为一位杰出的地方志著作家,郎遂在书中详细记录了杏花村的历史、名胜、建置、古迹、人物、诗文等方面,还描述了杏花村十二景:平天春涨、白浦荷风、西湘烟雨、茶田麦浪、三台夕照、栖云松月、黄公酒垆、铁佛禅林、昭明书院、杜坞渔歌、桑柘丹枫、梅洲晓雪。

  杏花村不是个普通的乡野小地,当时乃全国文人墨客的雅聚之处,号称天下第一诗村。《杏花村志》记载,杜牧《清明》诗出后,历代文人雅士纷至沓来,竞相探幽访胜,诗歌唱答,连樵夫牧竖,无不取而歌咏之。相传“盛时杏花万余株,连村十里,炫烂迷观,诚胜景也”,来此游历的人几乎遍及全国各个州县。

  十里杏花,满目绚烂,此情此景让雅士们佳句连连。“久有看春约,今才出郭行。杏花飞作雨,烟笛远闻声。旧迹寻何处,东风暖忽生。酒垆仍得醉,倚待月华明。”宋代曹天祐这首诗写的是当时杏花村兴盛时的景象;“何年令节记中和,十里东风艳绮罗。行尽小山春树好,归迟爽气夕阳多。”明代戴易的这首诗记述了中和节到杏花村寻古览景的情趣。

  当时的杏花村山清水秀,景色宜人,整个生态和自然植被完好。郎遂经过一番详细调查后,将杏花村的山川形势及名胜古迹分布绘成总图,置于村志卷首。然而岁月递嬗,沧桑巨变,300余年的历史之河将杏花村亦冲荡得起起落落。进入新世纪,当地决定恢复古村盛景。

  如今,杏花村文化旅游区的建设者们利用良好的山水生态基础,在杏花村旧址上进行复建和开发,积极培育“山水农耕、江南村落、传统民俗、盛唐诗酒”四大文化,试图在喧嚣的现代都市氛围中再现“一河秋浦水,十里杏花村,百家香酒肆,千载诗人地”的古典田园佳境。

  穿行古今美景间

  沿杏花村景区北入口进村,“白浦荷风”牌坊映入眼帘。白浦荷风是杏花村十二景之一,牌坊上的题字是集明代大画家唐伯虎手书,书法奇峭俊秀,洒脱秀逸,符合眼前景致。

  白浦,即白浦圩,村前湖名。原是沿平天湖畔圈圩筑埂而成。水中种荷,埂上遍植芦苇,每逢夏季,荷花送香;秋季圩岸边的一片片芦荻花,盈盈弱弱随风飘舞,正所谓“秋风忽起溪头白,零落岸边芦荻花。”

  一路西进,唐茶村落依山临湖而立。茅棚、茶亭数间,茶艺师正在为游人展演唐朝煎茶道。茶渡口,一叶旧舟横陈,渡旁一古朴院落,匾额题刻“茶佛一味”。茶之道随性,佛之法随缘,茶佛一味,不仅是指饮食文化与宗教文化的交融与发展,亦是“拔无明之荒草,亦能瞻望佛祖之玄风”的体现。

  院落右侧茶山上有一文选楼。文选楼又名文选阁,原在文孝庙后。文孝庙在池州城西,是梁昭明太子萧统行宫寝殿。岁月推移,风侵雨蚀。观村志图录上,古时文孝庙后踞翠岗,古木参天,竹树环合,林静鸟喧,旅人僧侣,游憩其间,可惜如今都已倾圮。现在,在杏花村复建文选楼是重标一个符号,重写一段记忆。进入文选楼内,只见殿内陈设有昭明太子雕像,却不见《文选》。“秋浦楼过文选楼,随梁胜迹在池州。细看万事皆虚往,不及昭明姓字留”,这是文以载道最好的诠释。

  村中十里桥、西湘桥横跨杏花溪上,溪中有好多只水车现在已不实用了,却是村中一道景致,转动起来,吱吱呀呀,仿佛诉说着村里曾经发生的古老故事。

  村中还有二园:焕园、憩园。焕园是宋代奉议大夫郎文韶避入元朝,隐居杏花村的居所。郎氏遂成杏花村望族,其后人在荒废的焕园遗址上建数间房屋,以承先志。憩园原名息园,《杏花村志》载“乡先达陈以运课子读书处。”现在是游人品茶、休憩场所……

  在景区内漫步,古迹、今景交相叠映,微风吹过,恍惚间时空交错,我们仿佛回到那些古老的岁月。

  渔舟唱晚诗之河

  游至村北杜坞,只见滩头绿树掩映,秋浦河上偶见渔舟穿行。

  秋浦河发源于石台县,是池州人的母亲河,全长180公里,流经杏花村16公里。诗仙李白流寓秋浦,留下《秋浦歌十七首》,因此秋浦河也被誉为“流淌着诗的河”。

  “秋浦长似秋,此语意以永。湖光况秋清,四山开幽境。”郎遂的诗概括了秋浦河畔古时杏花村的幽静。亲临杏花村的各地文人在秋浦河边文如泉涌。在《杏花村志》中,收集了自唐至清,诗人题咏贵池杏花村的诗歌1000余首,占全书分量的2/3。诗歌的形式分七言绝句、五言绝句、五言古诗、七言古诗、五律、七律、五言排律等,体现了池州“千载诗人地”文化特征。

  自古以来,诗总是与酒相伴,天下第一诗村亦然。杏花村的美酒是因为一口古井——香泉井,又名黄公广润玉泉,在今黄公酒垆景点内。相传泉香似酒,汲之不竭。旁有明大尹李岐阳题“杜刺史行春处”六字断碑。

  在香泉井西边,白洋河由南而来,悠悠然从大桥下北流,直达于大江……“香泉井在传黄叟,遗爱祠荒忆杜公”,如今井在,那些历代把酒吟诗的文人墨客又何在?

  听景区人介绍,未来的杏花村将再现《杏花村志》中记载的“酒垆茅舍,坐落于红杏丛中,竹篱柴扉,迎湖而启,乌桕梢头,酒旗高挑,猎猎生风,令人未饮先醉”景象。

  临近薄暮,杏花村里炊烟袅袅,秋浦河畔渔火点点,一年又一年,时光雕刻着村庄,古人一幕一幕的生活已成幻影。但空濛的烟雨,葱茏的草木,飘香的杏花,以及空气中挥之不去的诗意,依然温润着我们这些游子,将浮躁的目光收回,转而踏上与自己心灵相会的归途。

(责编:连品洁、刘佳)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