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发展“让道”白鹭园
东营保护湿地留住373种野生鸟类

白鹭园内鹭鸟成群嬉戏 段学虎摄
6月是鸟类繁殖的季节,山东省东营市白鹭园的6000多只白鹭,今年又迎来2000多个新生命。这个白鹭园,不仅避开了道路的损害,而且将升级为白鹭湿地。
为保护湿地资源,东营实施了百万亩湿地修复工程,湿地率高达四成。目前,东营已成为鸟类重要的“国际机场”和栖息地,373种野生鸟类在这里栖息,每年迁徙鸟类达600多万只。
增加5000万元拐弯让道
在4年前,白鹭园差点被一条道路毁于一旦。
白鹭园位于东营市两个主城片区的中心地带,曾是一片野生树林,每年春夏之际,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白鹭都会来这里安营扎寨,栖息繁衍。4年前,连接两个区的德州路延长线规划从它的正中穿过。那时,2000多只新生的白鹭还不会飞。
原来德州路前期勘察时正值冬季,谁也没有注意到这片树林是白鹭的栖息地。为了保住新生的白鹭,观鸟协会的成员一边在现场阻止施工,一边赶到有关部门沟通,并将信息直接反馈给了市里主要领导。
东营市观鸟协会会长郭建三说:“当时七八棵树已经被伐掉了,紧接着就是白鹭园。这些小鸟肯定会全部夭折。”
东营市园林局科研所副所长郝木征回忆:“市政府就把相关部门召集到一块进行现场调研。整个德州路到白鹭园这个地方拐了一个弯儿,直接把白鹭园全部给让出来。”
重新规划后的德州路由原来的东西走向穿过白鹭园,改为向北多绕200多米,政府为此增加了5000万元的投入。
规划130平方公里白鹭湿地
今年5月18日,一场白鹭湿地概念性总体规划专家研讨会在东营举行,50亩的白鹭园有望升级成130平方公里的白鹭湿地。
白鹭湿地将坚持以白鹭为媒介,以湿地为平台,强化水系统规划,充分发挥湿地、水系、林地、农地的主体作用,突出生态功能,凸显地方特色,通过开展科普、旅游、休闲、观赏,对湿地有序利用。
紧挨着白鹭园的孙家村,打算把村子的地改成生态农业示范区。孙家村党支部书记崔惠恩表示:“我们村1800亩土地,种上水稻和莲藕,给我们农民创收,给白鹭提供一个觅食的地方。”
专家认为,在乡村旅游、区域旅游到来的今天,白鹭湿地规划对东营来说,具有极其重要的转折意义。
修复保护10万余亩湿地
湿地是东营的优势自然资源,全市各类湿地面积828.15万亩,有近海及海岸湿地、湖泊湿地、河流湿地、沼泽湿地和人工湿地等5类14型。像白鹭湿地一样的人工湿地,东营已达174万亩。
近年来,东营市制定出台了《东营市湿地保护总体规划》和《湿地保护管理办法》,实施百万亩湿地修复工程,重点推进一处国家湿地公园和7处省级湿地公园试点建设,同时积极开展保护湿地的宣传和执法行动,使得湿地萎缩、功能退化得到了有效缓解,重要陆域湿地得到了有效保护。东营林业局的工作人员说,随着“三年增绿” 计划的实施,东营共修复保护湿地10万余亩,全市湿地保护面积达到了255万亩。
林业局工作人员介绍,下一步东营“各湿地公园按照整体规划和各自的情况,计划具体实施生态补水、植被恢复及景观绿化、水系治理、驳岸工程、景观建设及配套设施、宣教与科研设施、湖区道路、基本建设等工程项目,加快湿地公园的建设进度,使湿地的保护面积得到进一步扩大”。
保护和修复双管齐下,使得东营的湿地率高达四成,湿地植被得到恢复,生物多样性明显增加,鸟类种类已从建市初的265种增加到现在的373种,约占全国鸟类种数的21%,每年迁徙鸟类达600多万只。(颉亚珍 李炎)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相关新闻
热门排行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