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旅游

——走进玉树藏族自治州博物馆可可西里展示中心

从这扇窗口,眺望一个真实的可可西里

2017年08月10日08:43 | 来源:青海日报
小字号

科考队进入可可西里

8月4日10时,记者跟随当天第一批参观的游客走进玉树州博物馆。

玉树州博物馆是玉树地震灾后重建十大标志建筑之一,博物馆共有三个展区,分别为序厅、自然展区、人文展区,总面积2700平方米。序厅为三江流域大型沙盘,自然展区分为三江源自然生态陈展和可可西里展示中心,人文展区分为历史厅、民俗厅和宗教厅。

如此多的展厅展陈,最吸引游客的无疑是可可西里展示中心,在这里,游客可以切身感受到可可西里的神秘与壮丽。可可西里展示中心共分为8个单元,分别是可可西里概况、地质发展史、地貌景观、探秘无人区、珍稀的动植物、藏羚羊专题展厅、知识抢答区、可可西里保护区大事记。

跟随游客的脚步,走进可可西里展示中心,数量众多的动植物标本,数百张可可西里令人叹为观止的风景和野生动物照片,令前来参观的游客驻足感慨。

23年前的一场血雨腥风、一个壮丽的故事,让所有人被杰桑?索南达杰的正义和大爱深深感动。此后,人们敬仰他的无私,追随他的脚步,完成着他的夙愿。人们开始走进无人区,守护着这片净土上的生灵。

展厅内可可西里保护区大事记的展示墙上,一张张照片令前来参观的游客刘磊陷入沉思,“索南达杰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世人对藏羚羊的保护,虽然他早已逝去。但今日可可西里申遗成功,功劳簿上有他的一笔。”

如今的索南达杰保护站除巡山管护外,在藏羚羊产仔期间,还要承担救助走失的藏羚羊。每当七月下旬,路过索南达杰保护站的游客们都有机会与小藏羚羊近距离接触。看到志愿者喂养小藏羚羊的图片,11岁的倪贝贝和妹妹立即露出了孩子的天性,显得格外兴奋:“小藏羚羊好可爱啊!”“我也想摸摸小藏羚羊!”

继续向前走,灯光暗了下来,巨大的屏幕上呈现出可可西里绵延的山川、纵横密布的河流湖泊、成群的野生动物等场景,现场解说的声音,仿佛将人们带进了可可西里这片神秘的人间净土。

这里的最高山峰为北缘昆仑山脉的布喀达坂峰,海拔6860米,最低点在豹子峡,海拔4200米,巍巍昆仑横贯其中……在巨幕下方的大型沙盘中,可可西里地貌一览无余。

来自江西的熊晓婧夫妇正在仔细研究沙盘前的触摸屏幕,熊女士点击屏幕上的“河流水系”选项后,可可西里境内的河流湖泊立刻展现在她的眼前,“这个设计好,想看什么在屏幕上点一下就能自动播放了!我以前不了解可可西里,以为可可西里只是荒芜的戈壁滩,没想到可可西里境内还有这么多湖泊,真的不可思议!太壮观了!”

可可西里独特的地理和气候环境孕育着以高原精灵藏羚羊为代表的众多野生动物,30种哺乳动物,54种鸟类,6种鱼类,这些野生动物在这片圣地的庇护下繁衍生息。

野牦牛到底有多大?藏羚羊的角有多长?藏羚羊和黄羊到底有什么区别?……不亲眼看一看,是体会不到的。“探秘无人区”采用场景结合影视设计手法,在半开放式的场景中,让前来参观的游客们大开眼界。各式各样的动物标本近在咫尺,当观众走近“无人区”内的大屏幕时,虚拟的藏羚羊等动物在屏幕中不断向游客们扑过来,配上逼真的音响效果,让人似乎身临其境。

郑彩琴来自北京,她在野牦牛标本前用手机换了几个角度拍了好一会,“这野牦牛原来这么大,拍来拍去照片效果不如亲眼所见来得震撼!”

藏羚羊在可可西里广袤的土地上疾驰如风,是名副其实的体育健将,是可可西里的颜值担当。每年4月,怀胎的藏羚羊便从三江源、羌塘和阿尔金山向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腹地的太阳湖和卓乃湖集结,此时此刻,太阳湖和卓乃湖变成了藏羚羊的“大产房”。

藏羚羊如何迁徙?在如此高寒的气候条件下,藏羚羊为什么能繁衍千万年而生生不息?在藏羚羊专题展厅内,详尽的图文资料以及“藏羚羊”动漫视频将“看不见、摸不着”的藏羚羊转化为情境化、可视化的数字文化形态,向来此参观的游客们一一展示。

玉树州博物馆副馆长巴桑才仁介绍,“可可西里展示中心作为玉树州博物馆自然展区之一,展厅面积400余平方米,在今年7月7日向社会免费开放,在这,不用去可可西里也能体验身临可可西里的感受。”

可可西里的独特神奇给人们留下了无尽的想象,许多向往和探索都指向这片茫茫苍原。对可可西里而言,保护工作由来已久,充满艰辛,其中还包括大批默默无闻的守护者以及相关社会组织志愿者的奉献与坚持,有些人甚至为此付出宝贵的生命。我们确信,可可西里展示中心如同一扇窗,每一个在窗口眺望的人,都能收获一个真实的可可西里。(马寒玉)

(责编:李星燃(实习生)、连品洁)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