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旅游

重庆璧山掀起城市“厕所革命”

2017年12月15日11:44 | 来源:人民网-旅游频道
小字号

一座城区30多万人口的城市,建有38座免费开放的标准化公厕和177座规范化公厕,这是近年来重庆市璧山区在“厕所革命”中交出的一份亮眼数据。

近年来,璧山区城市化进程快马加鞭、旅游业发展方兴未艾。通过新建标准化公厕、改造规范化公厕、开放企事业单位公厕等措施,璧山区掀起了城市“厕所革命”,并在实践探索中,破解了厕所布点、资金来源、管理运行等诸多难题。

日前,记者走进璧山,探寻这座中国西部小城“厕所革命”的智慧密码。

湿地公园状元桥停车场公厕

破解布点难题:从市民不愿建到主动要求建

这些年来,每到璧山区“两会”,当地群众都会通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党委、政府表达想在自家附近建公厕的意愿。

而在此前,群众的态度却截然相反。

2010年初,为方便群众如厕,璧山区计划在体育中心附近修建一座公厕,可刚一开工,便遭遇附近小区居民阻工。

“当时群众阻工也算合情理。和全国不少城市一样,过去璧山区的公厕卫生状况堪忧、臭味四溢,换做是我,也不愿在自家附近修建这样的公厕。”璧山区城市管理局副局长梁德平说。

正因如此,璧山区城市管理者暗下决心,一定要建设一座干净、整洁、无异味的公厕,破解“邻避效应”。

经过多方考察、反复选址,2011年,一座投资80万元、按照国家旅游公厕标准、借鉴新加坡“星级公厕”经验修建的标准化公厕在璧山南河公园建成。这间公厕不仅外观漂亮,室内还定时喷洒香薰、常年保持恒温,洗手池24小时提供温水和洗手液,每个厕位有免费供应的手纸,并设有残疾人专用间、母婴专用间等人性化功能分区。这间堪比“星级酒店”的公厕,还一度成为了“网红”。

标准化公厕一经亮相,群众的态度便陡然转变。“干净整洁、芳香四溢,比我自家的厕所还干净,当初要知道是修这样的公厕,我一定举双手赞成。”一名曾参与阻工的群众说。

小厕所,大民生。标准化公厕得到了群众认可,璧山区开始在城区内的公园、广场、景区、人口密集地等重点区域,逐步推广标准化公厕,目前已建成38座。

从市民阻工到主动要求在自家附近修建,如今,标准化公厕越来越受到璧山区市民认可。

然而,建设标准化公厕,是否就能满足所有城区市民的如厕需求呢?记者了解到,按照住建部发布的“城镇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标准”,城市居民平均每1万人,就要拥有4座公厕。璧山城区有30万人口,需要配建公厕120座。

为此,璧山区城市管理局在新建标准化公厕的同时,还按照国家旅游厕所标准,对城区所有老旧公厕进行了改造,对企事业单位、商场等地的厕所进行升级,并达到规范化标准。这样的规范化公厕,目前璧山城区有177座。

“如今的璧山城区每500到1000米便有一座公厕,既解决了公厕数量不够带来的‘如厕难’,也改善了市民如厕感受、提升了旅游城市形象。”梁德平说。

秀湖公园天子桥公厕

破解资金难题:从不知钱从何来到企业争相捐建

既要外观漂亮,也要内装舒适、设施齐全、干净卫生,修建一座这样的标准化公厕,少则几十万元、多则需要100到150万元。短短数年时间,璧山修建标准化公厕38座,如果仅靠政府投资建设,这笔资金是个不小的数目。

钱从何来?“璧山区是重庆重要的工业区,在推广标准化公厕之初,政府曾想到找企业捐建,但好几次都遭到了拒绝。”璧山区委书记吴道藩说,究其原因,并不是企业不热心于公益,而是他们有自己的顾虑:一方面,企业担心捐出的资金可能会另作他用;另一方面,企业对璧山区公厕的固有印象就是脏乱差,认同感不高。因此,企业对捐资建厕并不感冒。

企业观念的转变,源于璧山区环境的提升。近年来,璧山区着力建设“山在城里留、水在城里游”的“深绿城市”,城区建成生态公园30余座,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28平方米;大力实施城市绿化工程,建成区公共绿地1800万平方米;引进植物2700种,成为全中国植物品种最丰富的城市。

青山相依、绿树相拥、碧水环绕,绿色生态的城市环境,加之首座标准化公厕的示范效应,让企业的观念逐渐转变,不少企业有了捐资建厕的意愿。据吴道藩介绍,作为对企业的回报,捐建的厕所可以在外墙上打上企业的名字,厕所内的大型液晶显示屏可用于播放企业形象宣传片和招工广告等。

“在璧山城区,广告牌是被严令禁止的,捐建一座公厕,无疑就成为了企业热心公益、展示形象的‘活广告’,可谓一举两得。”璧山区一企业负责人说。

“近年来,璧山区的企业对捐建厕所热情高涨。”梁德平说,以2015年为例,城区计划修建4座标准化公厕,而报名捐建的企业就有20家。为挑选出最合适的企业,璧山区城市管理局会将企业的经济实力,环保、公益等社会责任感作为考量标准,达标的才能竞标捐建。

“除首座标准化公厕由政府出资80万元建设外,现在璧山区的所有标准化公厕几乎都由企业捐建。”吴道藩说,从不知钱从何来到企业争相捐建,这种“以商养厕”的方式,让璧山区有效破解了公厕建设的资金难题,为政府节约资金2000多万元。

事实上,璧山通过标准化公厕建设,不仅激发了现有企业的社会责任感,还成为了对外来企业的吸引力。

“一间小小的公厕,曾为璧山带来过5000万美元的投资。”据璧山区分管工业经济的区委常委黄文杰介绍,有一年,一家台湾的电子企业董事长到璧山考察,进了一间标准化公厕后,他出来就给随行的同事们说,我看不用再到其他地方去了,连厕所都修得这么好,我们还担心政府的其他事办不好吗?于是,一个花费不到100万人民币的公厕,引来了一家投资5000万美元的台商。而后,这家企业还口口相传,为璧山引来了80多家台资企业。

2016同景国际公厕

破解管理难题:从粗放运行到精细管理

和其它城市功能项目一样,公厕同样是三分建设,七分管理。

“要建设一座干净整洁的公厕相对容易,后续管理却是难上加难。别看一个小小的公厕,只有部门管理好,市民才能用得好。”梁德平说。

记者采访中,得知了这样一段故事:璧山区在首座标准化公厕准备有免费供应的手纸和洗手液,可公厕开放首月,手纸、洗手液频频被老百姓拿走,为了保持持续供应,一个月仅手纸便花费了1万多元。

“当时有人提议,停止免费供应手纸和洗手液,并对拿走手纸、洗手液的人进行惩罚。”梁德平说,后来我们调研发现,拿走这些东西的都是困难群众,因为他们需要才会拿走,因为公厕数量不够,他们才担心用完以后就没有了。

于是,璧山区城市管理局仍旧坚持持续供应手纸和洗手液,随着标准化公厕的渐渐普及,拿走手纸、洗手液的现象再也没有发生。

“通过标准化公厕的普及和手纸、洗手衣的持续免费供应,既改变了老百信对公厕的原有观念和生活习惯,也有效培养了市民的文明素质。”梁德平说。

与此同时,伴随公厕数量的逐渐增加,要持续保持公厕的干净卫生,也是一道难题。

为此,璧山区为每座公厕配备了2名保洁员。梁德平告诉记者,这些保洁员均是“夫妻档”,在厕所旁边城市管理局专门修建了一间小宿舍,并免费提供电磁炉、微波炉等生活必须设备,因为公厕环境好,保洁员“以厕为家”,24小时负责公厕保洁。

另外,璧山区城市管理局还针对公厕保洁工作出台了《公厕管理奖惩制度》,每天有专人对厕所的卫生状况进行考核打分,评价结果与保洁员的收入挂钩,得分较低的会扣发奖金,得分第一的保洁员不仅可获得流动锦旗,还能获得额外奖励。

“通过一系列措施和制度设计,璧山区的公厕管理从过去的粗放运行逐步迈向了精细化管理。”梁德平说,如今,无论任何时候,璧山区的任何一间公厕都能保持干净整洁。

破解运行难题:从隐蔽难找到一键导航

近年来,伴随城市配套设施的日趋完善,中国的大多数城市公厕数量已经达标。尽管如此,有些地方的市民还是会感觉“如厕难”:一方面,热门景区、人口密集场所的公厕长期排长龙、打拥堂;另一方面,背街小巷的公厕却鲜有人问津。

“问题的关键在于公厕难找。”梁德平说,一座开放的城市不仅要服务本地人,还要接纳外地人。公厕同样如此,不仅要本地人熟悉,也要让外地人好找。

今年国庆长假期间,外省游客孙女士来到璧山游玩,通过一款手机软件,她很快便找到了离自己最近的公厕。

这款手机软件名叫“璧山通”,是璧山区城市管理局专门针对公厕设计的一款导航系统。记者发现,这款软件除可以通过网上软件商店、浏览器下载外,还能通过璧山区公交站牌上的二维码扫描安装。

梁德平为记者展示了这款软件的使用方法:打开软件,系统自动定位了记者所处位置,并推荐了数个距离最近的公厕。同时,每座公厕的卫生状况、手纸供应情况等也一目了然。记者选择一座公厕,软件的电子地图随即规划出导航路线,根据导航路线,记者不到2分钟便找到了离自己最近的公厕。

梁德平告诉记者,针对不熟悉手机软件的老年人,城市管理局还在城区的公园广场、主次干道、背街小巷等地设置了公厕引导标识牌,每50米就有一个,城区一共500个标识牌。

“导航系统+标识牌,构成了璧山城区的公厕引导系统,有了这套系统,公厕难找的难题迎刃而解。”梁德平说。

“通过近年来‘公厕革命’的探索实践,让‘如厕难、如厕烦’问题在璧山区成为了过去式。然而,与城市、景区相比,农村厕所较为落后的状况依然不同程度存在,数量质量、管理服务、如厕文明等仍有一定差距。”吴道藩说,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璧山将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契机,推进农村“厕所革命”,补齐农村短板,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需要。(禾丁)

(责编:魏欣宁、刘佳)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