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3月07日16:27 来源:人民网-旅游频道 手机看新闻
全国政协委员、吉林省旅游发展委员会主任杨安娣 (人民网 毕光南 摄)
人民网北京3月7日电 (魏欣宁)7日,全国政协委员、吉林省旅游发展委员会主任杨安娣做客人民网两会访谈间,与广大人民网网友分享自己在今年两会带来的提案。同时任职吉林省民盟主委的杨安娣委员发现“空心村”问题日益突出,提出“从根本上解决‘空心村’的问题,深化产业融合,催生新业态,发展乡村旅游无疑是一个重要途径。”
杨安娣委员表示,“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进程中,‘空心村’的问题或农村的空心化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当前农村发展的一个典型问题。”她指出,“空心村”的主要特征就是土地利用的空心化和年轻人口的空心化,危害众多。首先是土地不能用,民宅大量闲置造成资源浪费;其次,破败房屋、颓废院落年久失修,存在安全隐患;第三, “空心村”长期无人清理,卫生环境差,防疫措施一旦跟不上,时刻危及着乡村的卫生状况;第四就是越来越突出的养老问题,家庭里主要劳动力常年不在家,很多老人又不愿到城里去,随着这些留守老人的劳动能力不断下降,养老问题日益突出。她举例说:“吉林永兴村1985年常住人口有1932人,那时候还是一个乡, 2000年常住人口剩下了624人,这个时候就变成一个村了,到了2017年常住人口仅剩下165人,流失比例非常大。”
如何从根本上解决“空心村”的问题?杨安娣委员提出“深化产业融合,催生新业态,发展乡村旅游无疑是一个重要途径,这也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一个题中应有之义。”她建议首先要坚持规划先行,实现多规合一,高标准编制乡村旅游规划,优化功能分区,合理开发布局,把产业发展规划和村镇规划等有利政策规划进行有效衔接,共同严格执行,强化管理;其次是坚持因地制宜、突出发展特色,取得差异化优势,根据不同 “空心村”各自的资源禀赋、区位特点、产业特色等等,培育和打造不同发展模式,让乡村旅游做到特色化、精品化;另外要坚持资源集约,开发乡村民宿,把城市资源、闲置资源转化成发展的资本、转化成产业的优势;最后还坚持机制创新,搭建保障平台,完善土地流转机制,创新农村养老机制,同时健全农民增收机制。让老年人赚钱有渠道,让大学生返乡就业有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