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旅游

全域旅游——美丽中国的旅游发展之路

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旅游智库助理分析师李阳
2018年03月23日17:48 | 来源:人民网-旅游频道
小字号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就加快推动旅游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全面优化旅游发展环境,走全域旅游发展的新路子作出部署。这也是国务院首次就全域旅游的发展下发指导意见。

早在2016年全国旅游工作会议,时任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就曾强调,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必须转变旅游发展思路,创新旅游发展战略,变革旅游发展模式,加快旅游发展阶段演进,推动我国从‘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 今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提全域旅游,要“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降低重点国有景区门票价格。”“景点旅游”模式迈向“全域旅游”模式成为推进全域旅游的题中之义。诚然,我国旅游业经历从无到有,从发展到繁荣的艰难阶段,离不开过去传统的景点景区旅游发展模式打下的良好基础,但传统发展模式显然已不适应当下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全域旅游战略的提出对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社会主要矛盾提供了解题思路,回应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意见》提到,发展全域旅游,将一定区域作为完整旅游目的地,以旅游业为优势产业,统一规划布局、优化公共服务、推进产业融合、加强综合管理、实施系统营销,有利于不断提升旅游业现代化、集约化、品质化、国际化水平,更好满足旅游消费需求。一言以蔽之,“以旅游带动全方位的融合发展”。可以说,全域旅游既是新时期旅游发展理念的深刻变革,又是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新抓手,是优化产品服务供给,促进产业融合的必由之路。

推进全域旅游,要强化政府统筹,建立部门联动机制,形成工作合力,也要求空间内的各产业相融相盛,以“旅游+”模式,重点推动与文化、交通、体育、工业、农业、教育等产业的高质高效融合发展;要跳出对门票经济的过分依赖,向产业经济迈进;要打破景区景点内外的体制壁垒和管理围墙,实行公共服务的一体化、规则的统一化。跳出小旅游谋划大发展。可以说,全域旅游不止是旅游业自身的系统升级,更是促进域内各行业转型升级,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经济新发展实现全域共进的有效抓手。

《意见》同时提到,注重产品、设施与项目的特色,不搞一个模式,防止千城一面、千村一面、千景一面,推行各具特色、差异化推进的全域旅游发展新方式,可谓一针见血的道出了时下人们对全域旅游的错误看法。当下,我国旅游业发展迎来黄金时期,各地都高度重视发展旅游业,但发展全域旅游并非一蹴而就,更不能盲目拍脑决定,个别地方急功近利,模式化发展和同质化开发问题屡屡出现,对此一定要坚决予以摒弃,防止造成对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要深知,发展全域旅游必须注入文化,注入灵魂,应因地制宜的注重特色,要有“里子”再有“面子”,不能只有“面子”而没有“里子”,这既要求在做顶层设计时要科学审慎,也需推进时注重集约、注重品质。

回顾若干年前,“互联网+”概念从无到有,从发展到如今在神州大地各行各业中的繁荣,也经历过许多波折,而这也佐证着“全域旅游”的光明未来。以辩证唯物主义的角度来看问题,二者理念相符,本质相通,但仍要因地制宜、扎扎实实,少走弯路错路。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又适逢“中国——欧盟旅游年”和“中加旅游年”,近日在柏林及莫斯科举行的两场以“全域旅游年”为主题的活动也展示了全域旅游的蓬勃之姿。全域旅游年,我们对全域旅游更加充满期待!

(责编:闫枫、吴晓琴)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