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旅游

各国花开一季 唯有不负花期

2018年04月01日09:04 | 来源:北京青年报
小字号
原标题:各国花开一季 唯有不负花期

  ◎音乐水果

  春风十里,有花渐开,又到一年赏花春。近日,一则“男子武大校园剧烈摇动樱花树”的短视频在网上迅速流传,引来了网友众怒,网友纷纷留言,呼吁“文明赏花”“温柔对待只开一季的花儿们”。花开只一季,欣赏和爱护都来不及,怎会忍心去破坏呢。

  在国内,西藏林芝是十里桃花的天堂;扬州有清风、细雨、斜柳和琼花;四川嘉阳有一片金色花海,清风拂过,带来菜籽花香;江西婺源,漫天遍野的油菜花海开得灿烂……其实,世界各国的别样花景也有别样的故事。荷兰国花郁金香原产地并非荷兰,17世纪出现的“郁金香狂潮”让荷兰失去了海上霸主的地位;日本樱花并非国花,却是体现民族精神的“国民之花”,不仅代表了日本人物哀的审美观,还象征着武士道精神……

  春风拂面时,有花与花的故事相伴,岂不乐哉?不要辜负这大好春光,去邂逅最美花期吧!

  日本:樱花之国

  日本被称为菊花王朝,菊花是皇室的象征,官方规定的国花也是菊花,但能让社会各个阶层雅俗共赏,又体现民族精神,就唯有樱花了,因此,樱花也被称为日本“国民之花”。樱花在日语中的原意为“稻谷神灵所依之花”,传说樱花树是农神喜爱的地方,因此,每逢樱花时节,古代的日本人聚集在樱花树下载歌载舞,表达对农神的敬畏,希望农神驾临人间、赐予丰收。

  平安时代,嵯峨天皇尤其喜欢樱花,宫中会在春季时举行樱花宴,赏樱成为贵族中的时尚。镰仓时代,丰臣秀吉在日本醍醐寺大办赏樱宴,其他武士为了显示自己不只有一身蛮力,还有附庸风雅之心,也纷纷加入了赏樱行列。到了江户时代,赏樱才成为民俗文化。第八代幕府将军德川吉宗推动改革,以重振幕府,改革内容之一就是改善脏乱的环境,让江户的居民有干净舒适的环境。于是,江户城内广种樱花,它们被栽植于水岸旁的堤防上,既是治水对策,也能通过樱花聚集赏花的人潮,河川两岸的地面因为人群的踩踏而变得结实,省了许多工钱也达到了治水的目的。

  如今,日本的樱花有600余种,最有名的就是江户时代后期培育出的染井吉野,俗称吉野樱花,这种樱花在含苞初放时是玫瑰红色,开花时是粉红色,全开时变成白色。每到春天樱花盛开之时,寺院、公园、河川与马路上樱花尽放,绵长的樱花林下,一家老小、亲朋好友相聚在樱花树下喝酒、唱歌、赏樱,这是日本春天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物哀审美观

  樱花从开花到落花,前后加起来是10天左右,在一年365天中,樱花的生命十分短暂。但是,在它短暂的生命中,却能够产生最灿烂的辉煌。当人们纷纷去赞美它时,它飘然离去,留给人们最后的美丽和无限的惆怅。樱花在美到极致时凋零,在视觉上给人以冲击,因此,日本人认为落花里潜藏着哀愁情绪,这种飘落之美正是“哀”的思想的表现。“物哀”是日本的美学思潮,形成于平安时期,他们把物哀当成生死观,追求瞬间美,不惜在美的瞬间求得永恒的静寂。

  樱花季也是告别季

  樱花盛开时,也是告别季。日本的学校每年4月份上学,第二年3月份毕业,那时候正好是樱花盛开。同窗读书的同学们就要分别,各奔东西;小学生变成了中学生,大学毕业生走向社会;无论是企业还是机关单位,一年的人事调动也都在樱花时节完成,有人升职,有人退休,有人调离。所以,这个时节是大家聚会最多的时候,送别会、离别会、欢迎会、慰劳会……每一家餐厅里,都能看到欢笑与泪水,都有着说不尽的留恋。

  花数樱花,人数武士

  武士道是伴随日本庄园的出现而兴起,那个时候,庄园主需要地方武装来保卫庄园,于是,这些地方武装形成了大的武装集团,即武士团。武士团将分散的武士进行有效管理,出台了严格的制度和极强的宗族观念,用于制约内部武士,让他们具有献身精神和强大的耐力。因此,武士阶层讲究的是集体,个体则要遵循仁义、礼义、内诚、忠义等品质,对自己要克己,对组织要服从。

  日本谚语所言:花数樱花,人数武士。意为花以樱花为美,做人以武士为范。这一谚语是《忠臣藏》的台词,《忠臣藏》讲述的是47名武士为报主君之仇,不惜忍辱负重,最终将仇敌杀死,随后接受幕府命令,悉数切腹自杀。在这一著名的歌舞伎中,洁净凋零的樱花雨和武士道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红色的鲜血与白色的樱花形成了强烈的视觉印象,樱花象征着武士的慷慨就义,成为歌颂武士不惜生命也要忠于主君的武士道美德标准。

  “花数樱花,人数武士”通过歌舞伎这一民间形式成为广为流传的谚语,日本教育家新渡户稻造在《武士道》开篇写道:“武士道,如同它的象征樱花一般,是日本土地上固有的花朵,它并不是过时的美德标准,它仍是力量与美的象征。”

  英国:水仙花海洋

  每年的3、4月,英国变成了水仙花的海洋,田野、山间、湖畔、公园、街角都有水仙花摇曳多姿的身影。英国人对水仙花有一种偏好,这种偏好来自于英国浪漫派诗人华兹华斯的著名诗歌《咏水仙》。

  当时,华兹华斯刚从法国回来不久,对法国革命很失望,心情平静之后,他决定托物言志:“我好似一朵孤独的流云,高高地飘游在山谷之上,突然我看到一大片鲜花,是金色的水仙遍地开放。它们开在湖畔,开在树下,它们随风嬉舞,随风飘荡,它们密集如银河的星星,像群星在闪烁一片晶莹……”在华兹华斯的笔下,水仙变成了一种象征,代表了一种精神。《咏水仙》一诗将水仙超凡脱俗的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这首诗出名后,人们才注意到水仙花,种植水仙花从那以后才开始受欢迎。

  然而,在华兹华斯写《咏水仙》的时代,水仙花并不是金色的,而是浅黄色。国际水仙注册专家唐纳洛说:“那种水仙叫四月百合水仙,黄色很浅,接近于白色,花的中间还有一圈红色。但《咏水仙》成名后,水仙种植者纷纷去培育金色的水仙,改变了水仙在人们印象中的形象。”

  荷兰:郁金香王国

  国花原产地并非荷兰

  一花一世界,一水一荷兰。每年的3月中旬到5月中旬,从库肯霍夫公园到大街小巷,郁金香将绚烂的色彩铺满了荷兰的每个角落,花海如同彩带,于是,纵横的花田、交错的河道、转动的风车组成了荷兰独一无二的春天。荷兰的作家这样描述郁金香:“光滑碧绿的长叶,叶间伸出一根壮实的花茎,上面托了一朵柔美的花,像只典雅的高脚杯。”

  荷兰是名副其实的“郁金香王国”,其出产的郁金香畅销120多个国家,出口量占全世界总出口量的80%以上。荷兰人将郁金香奉为国花,它和风车、奶酪、木鞋成为荷兰的“四大国宝”。然而,荷兰却并非郁金香的原产地。

  郁金香的故乡是土耳其和中亚细亚一带,原名Tulipa,在土耳其语中的意思是“美丽的头巾”,即郁金香花朵像包着头巾的伊斯兰教少女一样美丽。16世纪,大量的郁金香被种植在奥斯曼帝国的王宫花园里,品种多达1000余种,专供贵族观赏。当奥地利驻土耳其大使在王宫花园里见识了郁金香后,立刻被这种花朵所吸引,他将种子寄给了一位植物学家朋友。这位植物学家在维也纳王宫任职,他收到种子后悉心栽培郁金香,使这些种子生长开花。随后,这位植物学家接受了荷兰莱顿大学的邀请,他便将郁金香和其他植物迁至荷兰。由于荷兰的土壤较为贫瘠,气温也比较低,植物学家带去的许多花种都没有成活,但郁金香生存了下来,从此,郁金香在荷兰生根。

  关于郁金香,还有一则传说。三位勇士同时爱上了一位漂亮的少女,他们分别献上了王冠、宝剑和黄金来求婚。善良的少女不忍伤害其中任何一位,于是向花神求助,花神将她变成了郁金香。从此,荷兰便有着“郁金香花朵象征王冠、叶子象征宝剑、球根象征黄金”的说法。据说这个故事是荷兰的商人们为了销售郁金香编出来的,但故事广为流传,加深了人们对于郁金香的喜爱。

  荷兰全民“投机”郁金香赚钱

  16世纪末,郁金香才被引入荷兰,当时数量有限,价格也就昂贵,只有贵族才有钱购买郁金香,将其摆在家里,作为观赏品和奢侈品对外炫耀。贵族会用郁金香装点舞会,也会用郁金香装饰窗框,上街时更是佩带郁金香,这成了他们彰显自身社会地位的手段。

  17世纪20年代,郁金香成为欧洲的时尚花卉,新培育出的品种价格不再昂贵,普通人也能买得起。人们对于郁金香的需求日趋增长,他们想尽一切办法来保护郁金香球茎,有的人和郁金香同枕而眠,有的人在郁金香花园里安装了报警设备。

  同时,人们发现,单色的花朵可以演变成多种色彩,色彩在强烈反差中散发出魅力,植物学家也不能够解释其中的原因,这也是郁金香珍贵的理由之一。17世纪30年代,郁金香狂潮开始蔓延,郁金香贸易成为荷兰经济收益的稳定来源。郁金香球茎在荷兰国内被看作投资对象,推销员们拿着郁金香球茎四处奔走,甚至去偏远山区推销。从贵族到贫民,从农民到仆人,整个国家对郁金香球茎显示出极端的狂热,人们用土地、房屋、家具、马、羊、奶酪等东西交换郁金香,一个新娘的所有嫁妆就是一株稀有的郁金香球茎。

  郁金香的稀有品种尤其受欢迎。有一位生活在海牙的鞋匠培育出了黑色郁金香,不少商人前来拜访,其中一位商人以1500荷兰盾的高价买下。没想到,这位商人付款后立刻将郁金香摔到地上踩烂,并解释说,要确保他所拥有的深灰色郁金香是独一无二的,因此,黑色郁金香不能存在,若有必要,花费上万荷兰盾都在所不惜。

  后来的荷兰经济学家将郁金香狂潮列为“博傻理论”的经典案例:即使当时人们知道,郁金香球茎的价格完全偏离正常价值,但是人们相信,一定会有人比他们更傻。在郁金香狂潮的高峰时期,郁金香球茎的价格每天都在翻番。最后,销售者们没有货,也会把某种销售承诺卖给没钱买球茎的人们,双方在赌球茎的期货价格。

  苏格兰历史学家麦凯在1841年研究此次郁金香狂潮时写道:“谁都相信,郁金香狂潮会一直继续下去,无论什么样的价格,都会有人付款。贵族、市民、船夫、工人都加入了郁金香的投机,人们去各种拍卖场进行交易,酒吧不止提供晚餐,也是交易场所,为了增加客人们的满足感,餐桌上都会插上盛开的郁金香。”

  欧洲繁荣中心随郁金香“掉价”而移出荷兰

  郁金香市场的繁荣持续了六年,市场全面崩溃却只用了六天。人们猛然意识到,价格与产品本身没有真正的内在联系,于是,他们要转手出售合同。每个人都急于卖掉手中的郁金香,大家都迫不及待地抛售存货。事态出现了失控的局面,政府不得不出面。1637年4月,荷兰政府决定终止所有合同,禁止投机式的郁金香交易。一夜之间,几乎所有人都一贫如洗。郁金香狂潮导致了人们对郁金香的痛恨。漫画家绘画了许多具有讽刺意味的画,对种花人和购买者进行了嘲讽,花神被比喻为娼妇,郁金香被比喻为魔鬼。

  17世纪的荷兰是当时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掌握着世界的海上霸权,有“海上马车夫”之称。荷兰的商船数量多达1.5万艘,首都阿姆斯特丹是世界贸易和金融中心,世界上第一个具有现代意义的证券交易所也诞生在此。然而,郁金香狂潮让荷兰的经济陷入了一片混乱,加速了荷兰由强盛的殖民帝国走向衰落的步伐。从17世纪中叶开始,荷兰在欧洲的地位受到了英国的挑战,欧洲繁荣的中心由荷兰向英吉利海峡转移。

  美国:得克萨斯州花矢车菊

  每到3月份,蓝色的矢车菊在得克萨斯州灿烂的阳光下遍布全州,灿烂盛开。矢车菊是得克萨斯州的州花,是他们的骄傲和象征。

  原本矢车菊只是平原上不起眼的野花,但印第安人认为它是美丽的天使。在古老的印第安传说里,据说少女如果摘下矢车菊藏在衣服里,半天之后取出,花瓣依然平坦,那就预示着少女即将遇见未来的另一半,因此,印第安人赋予了矢车菊的花语——“遇见”。

  这则印第安传说依然流传至今,虽已没有多少人去亲身实践,但在为期一周的得克萨斯州“矢车菊节”里,这个故事被编剧改编成舞台剧,被音乐家编为歌曲,画家还绘画了相关主题的画作,花车游行、音乐会等其他表演也都体现了矢车菊“遇见”的花语。

(责编:赵超、杨波)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