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旅游

见人见事见生活

——宁波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的新尝试

丁芳昫
2018年04月20日08:13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小字号

文博会手作
  黄成峰摄

伴随着绚丽的灯光和优美的音乐,200架无人机4月16日晚腾空而起,在姚江上空变幻出“2018宁波”“启航”等图案,用现代科技演绎出一幅幅《丝路起航》的壮美画卷,将2018中国(宁波)特色文化产业博览会推向新高潮。

宁波,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东方始发港之一,本届文博会上,海丝文化和非遗文化成最大亮点,四条宁波非遗旅游线路正式发布。

优化非遗旅游线路

前不久,《国家宝藏》节目中浙江博物馆带来的“万工轿”以其流金溢彩、惠世天工引起了公众的关注。宁波十里红妆婚俗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千工床,万工轿,十里红嫁妆”之美誉,这是“万工轿”能够再次受到关注的社会生活的底蕴。但是,如何让更多的人知晓、了解“万工轿”背后的故事,让传统非遗走进现代生活,仍然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宁波市文化馆馆长林红说,“见人见事见生活”的宁波四条非遗旅游线包括:慈溪黛青·越窑青瓷之旅、鄞州彩金·国家宝藏之旅、宁海火红·十里红妆之旅和余姚赤色·余姚红色之旅。线路围绕这四个非遗项目,结合非遗景点观光和非遗手工体验,分别展开主题一日游。

旅游开发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摆脱濒危困境、实现自我生存的重要途径。这种主题一日游的尝试和探索让游客与传统非遗亲密接触。宁波市文化馆副馆长孔燕介绍,这是一次有益的尝试,将文化景区、博物馆、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进行串联,让非遗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生活。

有景有物有生活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的文化印记,是一个地区独特生活方式的体现。它源自生活,其生命扎根于生活。非遗要发展,应该回归生活。让游客深度体验非遗文化就是将非遗文化更好融入现代生活的方式之一。

每条非遗线路都以一项非遗项目体验为核心。以围绕“十里红妆”行程路线为例,其中的泥金彩漆、推塑工艺非遗项目体验,不仅是对非遗项目的传播,也拓展了十里红妆博物馆参观和前童古镇非遗美食品尝等项目。将非遗纳入地方生活,更是对非遗项目所在地现实生活的展示,参与者在认识非遗的同时,亦能感受到非遗背后的地方历史文化、风土人情,能够更生动立体地体验非遗的魅力。

文博会现场参与非遗手作体验的家长对于非遗旅游线路中,孩子动手参与体验的活动非常认可:“一定要去报名!只要一天时间,不仅能对孩子进行非遗教育,还能把孩子制作的作品带回家。”

亲近、传承、共享,非遗传统文化要融入现代生活,应该获得与大众更广泛的接触时间和空间。除了旅游线路的体验外,宁波还开发了“非遗课堂材料包”,让传统工艺从展柜里走出来,走到百姓的手上。让传统文化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成为人人都可亲近的传统时尚。

“非遗+”,新精彩

“先做非遗,再做旅游”是整个旅游线路设计团队颇为自豪的一点。孔燕说:“很多非遗旅游,打着非遗的旗号,却不做非遗文化传播的事。不尊重事实,不尊重历史。我们先做非遗,再让非遗接触旅游。在尊重事实的前提下,让非遗活起来,让它通过丰富多样的形式走进群众视野,焕发新的光彩。”

浙江省自2011年开始实施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八个一”保护措施:每一个省遗项目都要有“一个保护方案、一个专家指导组、一个工作班子、一个传承基地、一个展示平台、一套完备档案、一册普及读本、一项配套政策”。从社会效益的角度来说,“非遗旅游”真正承担着文化宣传和文化传播的职责,是促使公众参与非遗保护最广泛、最有效的途径。

除了旅游线路的开发,宁波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宁波市文化馆、宁波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还开发了“非遗+文创”的非遗传播新模式——非遗小店。作为非遗项目的商业拓展路径,非遗小店搭载了更亲近大众消费的产品。以快闪店形式,突破场地限制,灵活出入于展会、创意市集等人气集聚地,让非遗真正走进大众生活的视野和时尚生活的领地。对于非遗产品,采用“工艺+设计+运营”的模式,由手艺人提供技艺技法,由设计师用现代设计理念进行商品设计,由运营商进行商品生产和品牌运营。这不仅可以设计、生产出一批符合大众审美标准、能批量生产、有品牌定位的传统手工艺品,也能够帮助传统工艺摆脱“贵”或“土”的局限。

据了解,本次文博会吸引了参展企业1500余家,境内外客商3.7万余名。总计有32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地区参展。展览展示参观人次达到36.2万,文博会现场成交额5.47亿元,意向成交金额14.5亿元。本届文博会签约总金额超过70亿元。

(责编:魏欣宁、连品洁)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