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旅游

颐和园瞰碧台发生火情 起火建筑属于文物附属建筑

2018年05月24日08:26 | 来源:北京晨报网
小字号
原标题:颐和园瞰碧台发生火情

  23日早晨6点多,颐和园万寿山瞰碧台附近发生火灾,冒出大量浓烟。北京晨报记者赶到时,工作人员正在封锁现场,起火建筑为一砖木结构的平房。据北京消防消息,起火建筑属于文物附属建筑,现用来存放保洁工具等杂物。过火面积3平方米,无人员伤亡,火灾原因及损失正在调查中。

  起火处为一级防火区

  23日早晨6点多,颐和园万寿山附近突然冒出浓烟。从事发时的视频中可以看到,起火处位于万寿山佛香阁东侧的山脚下,浓烟随风向西飘散很远。而另一张事发时的照片显示,浓烟之下可见明火。

  23日上午,北京晨报记者来到颐和园发现,起火地点位于万寿山南麓半山,距离留佳亭约50米的距离。事发后,上山的几条路均有保安值守,游客经过时安保人员通知游客必须绕行,并声称“有特殊任务”。记者看到,起火建筑旁被围起警戒线,旁边摆着几个灭火器,园区工作人员正在查看情况(如图)。起火建筑为一平房,砖木结构,门口红色的立柱依然挺立,但门窗不见踪影,走近能闻到明显的烧焦味。建筑周围均是树木,但未见有明显烧灼痕迹。

  据附近商户说,早晨7点多时火已被扑灭,他还看见消防员在林间巡逻。因万寿山上多为林地,可以看到多个“一级防火区 禁止烟火”的警示牌。记者看到一游客点烟后,立即被保安提示禁止吸烟,并要求熄灭。

  起火建筑内存放杂物

  事发后,颐和园管理处就此事发布情况说明称,6点25分颐和园瞰碧台发现火情,6点50分扑灭明火。瞰碧台属写秋轩附属建筑,1975年进行过大修,为砖木结构,内部无陈设。

  昨日上午,北京消防发布警情通报:“5月23日6点42分,119指挥中心接到报警,北京海淀区颐和园万寿山瞰碧台附近起火。事发后,北京消防指挥中心立即调派颐和园中队赶赴现场扑救。经核实,着火建筑为平房,砖木结构,属于文物附属建筑。现该房间用来存放保洁工具等杂物。过火面积3平方米,无人员伤亡,火灾原因及损失正在调查中。”

  ■链接

  写秋轩瞰碧台

  颐和园处处胜景,一场小火,倒是让不少市民关注到了园内略显“小众”点的景观“写秋轩”。这组建筑建在万寿山东坡的山腰处,建于1755年乾隆年间,1860年被英法联军烧毁,光绪年间重建,至今仍游人罕至,幽雅清净,到了秋天则是一处观赏秋色的好去处。

  写秋轩是一组由两亭一轩组成的建筑群,组成了一座可欣赏山林风光的小型园林建筑,主体建筑就是写秋轩,建于高台之上,两侧以爬山廊连接两配亭,分别为“寻云亭”和“观生意”。无论写秋,还是寻云与观生意,皆有典故。在写秋轩,乾隆皇帝曾赋诗“仁者见仁智者智,写秋自是此轩宜”。“寻云亭”来自乾隆御诗“寻云遂至云深处,云与亭混不可分”。“观生意”则典出唐诗皮日休的《寒日书斋即事》,“暂听松风生意足,偶看溪月世情疏”。

  而沿着写秋轩的寻云亭通过爬山廊向下,就是这次发现火情的所谓写秋轩附属建筑“瞰碧台”了。其实严格说来瞰碧台与写秋轩相对独立,瞰碧台为三间卷棚硬山顶的单体建筑,属于书斋式建筑。瞰碧台前有小院,以矮院墙临山崖,站在矮墙边可以观赏山下景色。瞰碧台前方另一所房子名为“圆朗斋”,斋名为“圣仁明智”之意。光绪年间的《颐和园赋》里曾提及——“瞰碧圆朗,凭临俯视”,说的就是这里。

  整个万寿山东坡,虽然很多游客游览时并不特别在意,实际上处处都是历史遗存,很多建筑更是颐和园前身清漪园的建筑遗迹。所以说,文保无小事,一场瞰碧台附近的小火,应当引起园方的高度重视。北京晨报现场新闻

  记者 康佳 文并摄

  线索:马先生

(责编:刘佳、连品洁)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