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旅游

唐模:一曲古老的徽谣

申功晶
2018年06月20日08:20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小字号

  安徽省黄山市唐模村号称“中国水口园林第一村”,看到了水口也就进入了唐模,村口的溪流潺潺穿过一座座石桥,徽州人将水看成时间和财富,认为水会因流动而带走一切,故修“水口”加以镇留。徽州地势“八山一水半分田”,不外出谋生,根本无法养家糊口,更何谈娶妻生子?于是,徽浮古道,年复一年地迎来送往着负笈山民、挑担客商、赶考学子、官轿花轿……石板无言,却看到了很多动人的故事:水口亭内离人执手看泪眼,无语凝噎;去时布衣青衫,归来却锦衣玉袍,或权倾朝野、或富可敌国,行行复行行……

  徽商深谙经商之苦和为商不易,因此,他们悉心栽培子孙后代读书。檀干园名取《诗经》“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园内设立私塾是贾而好儒的真实写照,主体建筑取名“鹤皋精舍”,寄寓了主人殷切期望子孙发奋进取、“鹤啸九翱,其声闻于天外”的良苦用心。

  如果说,忠烈庙是唐模人忠君的体现,那么,“小西湖”则是唐模人尽孝的表率。清嘉庆年间,唐模人许以诚在江浙皖一带经营了36家当铺,时称36典。一辈子蜗居山村的老母亲听走南闯北的儿子谈到西湖秀色,心生羡慕,做梦都想去看看。许以诚考虑到母亲年迈体衰,经不起舟车劳顿之苦,为一偿母亲夙愿,许以诚不惜耗巨资,雇能工巧匠挖塘垒坝,修筑亭台楼阁,将西子湖的湖心亭、玉带桥、白堤等景致搬入檀干园,供母亲朝夕观赏。缘湖而行,渐入佳景,“小西湖”占地10余亩,三塘相连,隔水可见三个圆形深潭,形成“三潭映月”。镜亭四面环水,为檀园中心,镜亭之雅,在于里间大理石四壁镶嵌的十八块书法碑刻,这些碑刻出自蔡襄、苏轼、黄庭坚、文征明、祝允明、董其昌、查土标、八大山人等十八位书法大家之手,或草或篆或楷或隶。镜亭以东为内湖,湖北岸遍植名贵花树,春日里夭桃翠柳,疏密有致地掩映着亭、台、桥、阁。

  檀干溪蜿蜒曲折地从村头至村尾穿过整个村子,当溪流渐次被粉墙黛瓦的老屋揽入怀里,就到了唐模最为繁华的600米水街,清澈的檀干溪终年不竭,白墙乌瓦马头墙的徽派建筑民居,祠堂、店铺、油坊……鳞次栉比、错落有致地布局在沿溪两岸,蜈蚣桥、五福桥、义合桥、太平桥……13座风格各异的石桥或如彩虹、或如玉带、或单孔、或双孔连接起两岸民居,“十桥九貌”成了唐模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沿河一爿古意盎然的避雨长廊,长廊临河一面设有美人靠,俗语云“美人靠,靠一靠,十年少”。倚在靠上凭栏眺望,小桥、流水、人家……好一幅王维笔下清新的村居山水图,仿佛穿越了遥远的唐、宋、明、清,置身于一幅活色生香的《清明上河图》。

  夕阳西下,村民坐在高高的门槛上喝着用大水杯沏的酽茶,店家慢条斯理在铁板上煎翻毛豆腐,从汤锅里捞起一碗碗鲜美可口的小馄饨,孩童蹲在地上摩挲着蜷伏在脚边的爱犬,不在江南却仍让人领受到一份小家碧玉的似水柔情。高墙小窗、流檐翘角、飞檐出甍、回廊挂落,那些彰显徽派特色的建筑须臾间变得朦胧起来,溶解在皖南那片苍莽暮色中,满脸的沧桑如同史书中一页泛黄的纸张、一曲古老的徽谣,传唱着今昔的辉煌和沧桑。

(责编:刘佳、连品洁)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