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台县唱好全域旅游的文化戏

6月26日晚上20时,奇台县水磨河广场上,几位头发花白的维吾尔族老人弹起都塔尔,他们中间还有一个不足10岁的男孩,跟随老人的节奏表情认真地敲着手鼓,20余名身着鲜艳服饰的各族群众欢快地跳起了麦西来普,裙袂飘飘,每个人脸上都绽放出最美的笑容。
“我每天晚上都到水磨河来跳舞,姐妹们约好都要穿上最美的裙子,很感激这些维吾尔族老大哥们每天给我们伴奏,没有他们我们也跳不出这么美的新疆舞蹈。”家住金天地小区的韩艳芳擦了擦额头上的汗笑着说。
据了解,水磨河是奇台人民心中的母亲河。2013年9月,奇台县启动以“建设美丽家园,保护母亲河行动”为主题水磨河综合治理工程,在河道布置适应本地气候的乔灌木、宿根花卉2000余亩,营造出三季有花四季有景的优美生态景色;打造一批人文景观,将古城厚重的历史文化融入景区。
水磨河历史文化产业带是奇台县打造全域旅游的一个重要节点,展现丝路古城、文化奇台。城市上突出古城,产业上突出旅游,功能上突出度假。
在奇台县硅化木恐龙沟国家地质公园里,经历了万年沧桑的山脉层峦起伏,造型奇特、色彩斑斓的烧变岩与一望无垠的茫茫戈壁铺就了一幅别样的大漠风光。“听说这里挖出了一整个恐龙骨架,我们就特地来这里看看!”6月26日,来自西安的游客姚丹莹乐呵呵地说道,“真不敢相信亿万年之前这儿也是水草丰茂、恐龙生活的地方,恐龙化石和硅化木化石文化真的太有趣了!”公园里各型各色的景点在朝晖夕阴和风啸沙鸣之中讲述着历史的厚重和时代的沧桑,为苍茫大漠的平添几多瑰丽与情怀。
江布拉克景区对于奇台县来说是最具名气的景点,在这里也可以寻找到汉文化的痕迹。在江布拉克群山峻岭的最前沿就是耿恭台,他是为了纪念东汉时期著名的爱国将领和民族英雄耿恭将军。耿恭台这个名字不是人们随意编造的。梁寒操《耿恭台》曰:“两千载属中华地,衹今唯见耿恭台”。说的就是这一神奇的台地。表达了他对西域天山南有楼兰,北有疏勒,南有班超,北有耿恭的感慨与敬仰。
当天,天气异常燥热,汽车颠簸在石子路上,远处的考古学家正在对疏勒古城进行遗址发掘工作。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汉唐考古部主任吴勇告诉笔者,目前考古工作在进一步推行,疏勒古城是一个天然的军事要塞,历史上震惊中外的疏勒城保卫战就发生在这里。东汉永平十八年间,戊己校尉耿恭率领数百名将士驻守疏勒城,与来犯的匈奴展开了殊死搏斗,最后创立了历史上一场以少胜多的战役。2013年5月,疏勒城被正式批准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地生奇台奇,酒源古城古”,这句话点明了酒文化在奇台历史上举足轻重的地位。6月26日,笔者去新疆古城酒业有限责任公司采访,远远地一股醇馥幽郁的白酒香气钻入鼻腔,闻到酒香,目的地也就到了。
在门口,笔者见到了“学院派企业家”——新疆第一窖古城酒业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董事长兼总经理周文贵。周文贵将笔者邀请到酒文化博物馆,一面有象征性的文字“新疆酒文化从第一窖崛起,古城人精神在六百年里延伸”的文化墙映入眼帘,长180米,高12米(墙面被刷成了炎黄子孙特有的颜色——黄色,一种特别淳朴特别包容的颜色,不奢不燥。
据周文贵介绍,为开创新疆酒文化之先河,吸引更多的游客了解古城,经过改建、扩建,新疆第一窖古城酒业的酒文化博物馆面积已超过1400平方米,分上下两层,收藏各类史料、文物以及珍贵字画、白酒产品等达400余件。其中,最吸引人的就是在建设中发掘出的一个清代酿酒窖池及部分酿酒器具、瓷碗碎片等。2002年,古城酒业在厂区里新建工程时,工人们意外地挖出一些带有稻壳的土坯。一位专家意识到这里面大有学问,马上停工,向有关部门汇报。在文物专家的指导下,从这里挖出了一个清代的酿酒窖池和部分酿酒器具,考证为明末清初所建,成为目前新疆唯一一处从地下发现的酿酒古窖。来自克拉玛依市的游客林晓明,他告诉笔者,平时他对酒有一些研究,这次专程到奇台来参观新疆第一窖古城酒业的酒文化博物馆,感觉很震撼。
奇台县旅游局党组副书记、局长刘岩峰介绍说,为加快推进新时代全域旅游发展,促进旅游产业由“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打响“天下奇观 浪漫奇台”品牌,奇台县做足“旅游+”和“+旅游”的文章,实现了旅游与相关产业深度融合,形成了以旅游业为龙头的新型产业链。
刘岩峰表示,奇台县深入挖掘古城文化旅游资源禀赋,以丝路商贸文化为核心,以古城美食美酒为特色,以“游古城、品文化、尝美食”为主题,以水磨河文化休闲带和靖宁河生态景观带为城市纽带,串联起奇台县博物馆、酒史馆、古城公园、靖宁园等重要节点,创新文化旅游融合业态,以特色文化为串联,讲好奇台历史人文故事,拍摄“耿公保卫战”影片,锻造匠心独特、游客钟爱的旅游新产品,形成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的文化旅游发展新态势,提升奇台旅游产品竞争力和生命力。不断推出奇台“名菜、名厨”,争创“中华美食之乡”,推动“文化+旅游”“其他行业领域+文化+旅游”发展,促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打造构筑集“丝路商贸文化+美食美酒文化+城市休闲文化”为一体的历史人文观光片区,实现“景城互动”,推动全域旅游发展。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只有将文化传承发展,才能增强旅游的可观性,才能吸引游客反复游赏。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没有文化的旅游,山再青,水再绿也不禁黯然。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