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旅游

千里沃野“绿富美” “农”墨重彩谱新篇

2018年06月29日10:16 | 来源:人民网
小字号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幅关于故乡的画卷,或是一片田野、几分麦香,或是一泓溪水、几缕炊烟,或是一棵老树、几声鸟鸣……守住乡愁,拥有“回得去”的乡村,成为越来越多城市人的愿望。适逢乡村振兴的时代号角吹响,奇台县半截沟镇腰站子村是如何走好乡村振兴之路的呢?

腰站子村,任谁听到这个名字,都觉得“土里土气”。她是新疆天山北坡脚下的一座普通的村落,早在大汉时期,这里曾是古代军队行营中的驿站——四十里腰站子,因扼守重要的交通要道及皇家御粮贡地,成为当时中国历史上远近闻名的地理标志。那时村里多为西北部族的移民,他们沿袭着黄河流域传统的农耕方式,以匠人的执念精心耕作,他们认为只有这样,也必须是这样才能种出最好的粮食,而这份专注沿袭至今。丰裕合作社展厅里通过QS认证的腰站子系列有机小麦、有机油料、土鸡蛋、挂面、小杂粮等农产品已经推向市场。

农村面貌焕然一新 农民生活日新月异

宽广的柏油马路两旁的树木齐齐整整,树上挂着的五星红旗迎风招展,一个个红艳艳的灯笼为这个村子增添着喜庆祥和的气氛。远远望去,漂亮干净的楼房、平房鳞次栉比。广场上,老人闲坐畅聊,孩子追逐打闹,各有各的乐。此情此景,竟让人有种误入小城的错觉。

6月2日,笔者来到刘淑英老人家里,99平米的大房子宽敞明亮,客厅的墙上贴着两幅国家领导人的挂画,茶几上摆满了干果、水果,窗台上有萝卜莲、海棠花、报春花,还有一些叫不上名字花骨朵儿密密层层竞相开放着。72岁的老人家戴着老花镜正坐在摇椅上看书。听到笔者的脚步声,她赶忙站起来笑着说:“上午收拾完房子,没事干就看看书,别看我只有初中文化,我特别喜欢看关于历史的书。”

她温暖的大手抓了一大把好吃的塞到笔者手中,她拢了拢额前的头发感慨地说:“现在住上这么敞亮的房子,我们能过这么好的日子,真是要感谢党的好政策!”刘淑英告诉记者,老话说得好:近庄稼远买卖。她家以前住的是土房子,就在地边上,距离腰站子中心村有一公里。“平时还好,一到下雨就麻烦了。外面下大雨,屋里下小雨,每到下雨时候就得到房顶上盖塑料薄膜!”刘淑英回忆说。2011年,她和老伴搬离了土房子,住进了政府补贴的安居富民房,外墙是古香古色的灰白色瓷砖,到了冬天,房子地暖烧的暖烘烘的,这样的生活让老两口乐开了花。

腰站子村位于半截沟镇的戈壁地区,即便到了6月,气温还是稍许寒凉。乌鲁木齐市职业技术学院的退休教师罗海行人在乌鲁木齐,可是他的心已经按捺不住地要飞到腰站子村了。笔者电话联系到罗海行,他告诉记者,儿媳妇的户口是腰站子村的,2015年,他在村子里修了一套100平米的安居富民房。每到春天,罗海行就到腰站子村居住,一直到冬天才肯离开。“村子的空气好,环境也好,我在菜园子种的有苋菜、红薯、苦瓜等20多种蔬菜,院子里还喂得鸡,养的羊。平常没事,我就在家练书法,日子过得十分惬意。”电话那头,传来了他爽朗的笑声。他表示,乌鲁木齐的朋友去江布拉克旅游,总要来到他的农家小院吃绿色蔬菜,他还会宰羊煮肉好好招待友人一番。“腰站子村的环境和基础设施一点都不比城市差,比起城市来说,我更愿意待在村里。”罗海行说。

据腰站子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丰裕合作社理事长唐培科介绍,腰站子村从2006年新农村建设、2008年中心村建设到2016年美丽乡村建设,历经13个年头,始终坚持高起点规划,一张蓝图绘到底,既突出规划设计理念,又充分尊重农民意愿,既体现和保留农村风貌。十几年来,累计投入资金1.7亿元完善各类公共服务设施,形成了“两中心、三轴、三区”(即以村文化活动中心、文化广场、体育运动场为主的南部中心,以村卫生室、商业设施为主的北部中心;贯穿村庄的中心路、团结路、友好路三条中轴线;以中心路、 团结路将村庄划分为南、中、北三个居住区)的空间格局。

按照“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理念,把改善人居环境作为美丽乡村的基础,实施了村庄绿化美化、房屋改造升级、农村防护林标准化建设、集中供热、垃圾集中处理等一批生态建设工程,村庄绿化率达到28%,吸引了全村80%的居民搬迁到中心村居住,为农村管理、社会治理创造了有利条件。2017年投入755万元,建成百亩海棠园、生态停车场、村庄绿化带等一批生态项目。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农民致富跑出“加速度”

6月2日中午12时,46岁高生成开着私家车驰骋在柏油马路上,这条路直通他管理的1100亩有机小麦地。到农田的道路从来都是土路,在腰站子村怎么就变成了柏油路呢?高生成给笔者解答了这个疑惑。腰站子村要建成“路成网、林成行、节水设施完善、种植技术一流、先进科技示范应用、效益明显”的15000亩休闲观光农业示范园,道路也自然要提升。

高生成在地里仔细转了一大圈,他将滴灌带一一摆放平整。他掸了掸身上的尘土说:“2011年我把95亩地承包给村上的合作社,每年土地流转费40000多块钱,入股15万元,每年分红大概是35000多块钱,按说,这些钱足够我们一家三口生活了。”高生成笑着说,刚把地包出去后,他感觉像是下岗工人,种惯了地,突然无事可干,他的心里感觉空落落的。高生成是种地的“一把好手”,村里丰裕合作社专门聘请他当片区长,管理1550亩地,其中1100亩地是有机小麦。高生成说:“务息有机小麦要更费心思,不能用除草剂,不能用化肥,雇人拔草还要到地里监工,给小麦施肥也要施有机肥。”一份耕耘就有一份收获,去年他七个月的工资就达到65000多元钱。他给笔者算了笔帐,土地流转之前,他们全家人的年收入约为7万元,土地流转之后,他三项收入加起来大约14万元。

农业丰则基础牢,农民富则国家强,农村稳则社会安。生活富裕就是要让农民有持续稳定的收入来源,经济宽裕,衣食无忧,生活便利,共同富裕。腰站子村就是将幸福感写在脸上的富裕村,农民富裕并不是让小部分人先富,而是将全村442户1562个村民全部带动着共同富起来,2016年腰站子村人均纯收入达到20521元。在全村人致富的过程中,丰裕合作社则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唐培科介绍说,丰裕合作社成立于2009年,采用的是村党总支+村委会+合作社的模式,合作社成立的初衷就是为老百姓增收和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为目的,九年来我们严格按合作社法规范运行,稳步发展。2014年被国家发改委、农业部等九大委命名为国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

到目前为止,入社社员350户,全部为腰站子村民(占全村总户数90%),注册资金1650万元,流转土地6.1万亩,其中本村土地3.2万亩(占全村耕地总面积91%),周边土地2.9万亩。

合作社先后投入2100万元用于建设玉米烘干塔,办公场所、晒场、库房等基础设施。建设打造1.5万亩现代农业示范园,6000亩有机农产品种植基地,为了保证质量安全可靠,我们采用从种植、储存、加工到销售的一条龙作业。2017年合作社又注册500万元,成立了新疆丰驿农业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并投入900万元,新建有机面粉生产线、有机手工挂面生产线、油料生产线、展厅等,目前合作社及公司固定资产达到3000万元。2017年合作社实现销售收入7500万元,盈余460万元,股金收益率24%,每户农民平均得到盈余返还8000元,人均1800元。

自合作社成立以来,村民入股分红已连续七年达到20%以上,累计给村民返还现金达近千万元。现在腰站子村村民收入由土地流转费+务工收入+股金收益三项构成。实现了村民、村集体、合作社三方共赢的目的。

改革红利不断释放,农民文化生活走在前

“好运来,祝你好运来,好运带来了喜和爱……”笔者刚刚走近腰站子文化大院,喜庆的音乐声就传进了耳朵里,沿着台阶上到二楼,十几个村民正在跳广场舞,他们绽放着幸福笑脸,舞动的双手尽情地拥抱着美好生活,双脚跟随着歌曲节奏踏出了向上的精神状态。忽然,“万朵花中一点绿”跃入笔者眼中,一名50多岁的男子站在最前排中间,在十几个舞者当中,跳得最出众,只见他舞步轻飘,肢体柔软。“他是我们的老师,我们广场舞都和他学呢!”一群女舞者将笔者围住,“叽叽喳喳”说起来。原来这位“男老师”名叫冯作京,今年55岁,从没跳过舞的他,压根不知道自己有跳舞的天赋。2012年,他家的75亩地承包给合作社,他就从土地中解放出来了,以前他都是打牌、打麻将打发时间,一天下来,腰酸腿疼,眼睛花。后来,他通过手机视频学跳舞,没想到自己还挺有天赋,看两遍视频,自己就学会了。

村子里有个文化大院,每天下午他都和老伴去跳舞,一起跳舞的大姑娘小媳妇都知道他跳舞好,久而久之,他就有了一大批“女粉丝”。“跳舞是很健康的运动方式,胳膊腿全都活动开了,每天跳舞觉得人都变得年轻了。”冯作京笑着说。

笔者了解到,腰站子村90%以上的土地都流转给合作社了,农民不用种地了,年轻人出去务工或者在合作社打工,老年人就可以在棋牌室、文化大院里安排自己的娱乐生活。今年55岁的李明英坐在板凳上认真地看他们跳舞,双手还时不时地跟着节奏比划着,“我前段时间腿做手术了,三个月不能跳舞,现在已经熬了两个月了,再熬一个月就可以跟上大伙儿一起跳舞了,好久不跳舞,心里痒痒的不行,只能每天下午到文化大院里看别人跳舞解闷!”李明英笑笑说。笔者了解到,春耕时期,有些人出去打工了,每天有十几个人来跳舞,农闲时候,30多个人来跳舞,文化大院里挤得满满当当。

“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好……”72岁的刘淑英站得笔直,声情并茂地唱着红歌,她75岁的老伴章金礼,坐在板凳上拉着二胡给刘淑英伴奏。“我们家老汉喜欢拉弦子,我喜欢唱歌,平时没事我就唱歌,老汉给我拉弦子!”刘淑英笑呵呵地说。

距离腰站子村文化大院不远的地方是棋牌室,里面的老人们有的在打桌球,有的打乒乓球,还有人下棋、打牌。除了搞好村民们的娱乐生活,腰站子村的农家书屋也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书屋里摆满了政治、科技、农经等各类图书,藏书达到10000余册。腰站子村农家书屋成了广大农民茶余饭后的一个新去处,村里通过充分发挥农家书屋的作用,依托书屋定期开展知识竞赛、读书征文、书谜竞猜等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进一步培养农民的阅读习惯,培养出一批爱学习、勤读书的新型农民,丰富和提升他们的生产劳动技能。农闲时节,无论男女老少都愿意来这里读书看报,农民思想有了变化,科技素质有了提高。靠养殖业发家致富的村民李忠山,是农家书屋的常客,他也成为村里的致富带头人,村民们问他致富秘诀是什么,他说:“看书啊,咱虽然没上过大学,可新农家书屋让咱农民在家门口就能学到有用的知识和技术,有了它,咱农民好像安上了翅膀,发家更有招数了,生活更有奔头了!”

田野正绿,家园正美。一幅生机勃发、生态秀美、生活富裕的文明幸福新乡村壮阔画卷,正在腰站子这片热土上徐徐展开。 

(责编:刘佳、连品洁)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