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旅游

东方风来侨城绿 满眼春色四十载

改革路上与梦想同行的华侨城

2018年11月19日14:04 | 来源:人民网-旅游频道
小字号

1985年,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华侨城在深圳湾畔应运而生。2018年11月11日,恰逢改革开放40周年,华侨城集团也迎来了33周岁生日。沧海桑田,深圳特区已由昔日的一片小渔村发展成国际化大都市,华侨城也伴随深圳一路成长,引领着中国文旅行业不断前行。

回望初心,改革开放的土壤,为华侨城提供了市场环境和时代机遇;市场环境的更迭和城镇化的不断推进,为华侨城发展领域的拓展提供了广阔舞台。新时期,华侨城以提供高质量的文旅产品、满足人民的美好生活需求为己任,朝着世界一流的品牌企业目标奋进。

抓住改革开放机遇 筚路蓝缕守初心

回首改革开放初期,在大兴工业的年代,华侨城选择了一条文化旅游之路,并不断把产业做强做大。

在华侨城成立的第二年,旅游第一次纳入新中国的国民经济计划。华侨城极具远见地创建了国内首个主题公园。1989年,“锦绣中华”在深圳落成开园。

园区开放当日,在没有任何宣传的情况下,就有超过3000人入园。之后的人潮高峰甚至达到了3万多人,导致深圳市区主干道封闭一半辟为临时停车场。1992年,锦绣中华创下了730万的入园量,这个中国主题公园入园量的纪录,至今无人超越。锦绣中华·民俗村和华侨城一代代旅游产品一样,在历史的变革和划时代的飞跃中,始终保持了旺盛的生命力。

1993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旅游局《关于积极发展国内旅游业的意见》,对国内旅游工作提出“搞活市场、正确领导、加强管理、提高质量”的指导方针。1994年,世界之窗建成开园。

这座耗资5.8亿元兴建的主题公园,包含了五大洲最著名的景点。神秘的埃及金字塔和印度泰姬陵、雄伟的巴黎埃菲尔铁塔和凯旋门、浪漫的罗马假日广场和荷兰风车……微缩景观无不惟妙惟肖,给众多首次漫步“地球村”的游客十分新奇的体会。在那个尚未有互联网的时代,依靠游客们口口相传的口碑,深圳世界之窗仅三年便收回全部投资。

华侨城集团董事长段先念曾在任职讲话上回顾当年的盛况:“华侨城人对文化的挖掘整理和展示水平让我震撼,‘点石成金’的魔法让我由衷赞叹。”锦绣中华和世界之窗的相继成功,开辟了中国主题公园与世界文化融合的先河,也向世人彰显了华侨城人的改革创新魄力。

创想融于生活品质 铸造“深圳最美之地”

紧跟改革开放的步伐迅速成长起来的华侨城人,有着创新创想的内在基因。他们在发展中不断创新升级文化旅游产品,不断完善适应市场的发展模式。

1995年,中国在全球旅游外汇收入排名进入了世界前十。根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国人开始了一周双休的幸福生活,也揭示着假日经济的如期而至。

面对着改革开放给予的巨大机遇,华侨城集团继锦绣中华和世界之窗等微缩景观主题公园之后,于1998年在深圳推出了国内首个互动游乐型主题乐园——欢乐谷。除了适合少年儿童的游乐设施外,还针对消费能力强、娱乐时间充裕的年轻人群建设具备互动性、角色扮演性的项目,获得了消费者的良好反响。

巧合的是,1999年至2007年,为刺激内需,国务院改革出台新的法定休假制度,每年均有春节、“国庆黄金周”和“五一黄金周”三个长假。由此掀起的旅游消费热,让假日经济进一步升级。如今,欢乐谷先后在北京、上海、成都、武汉、天津、重庆、南京等一线城市开园迎客,已经形成目前中国规模最大、门类最全的主题公园集群。

欢乐谷项目的大获成功,并没有让华侨城人止步。他们针对时代需求,推出优质的度假旅游区,力图让消费者过上优质的创想生活。

2007年开放的深圳东部华侨城旅游度假区,是华侨城精心打造的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城”中有大峡谷生态公园、茶溪谷休闲公园、小火车、主题酒店群……在这里,无论是热爱运动与浪漫的年轻人,还是阖家老少,都能自在徜徉于山海之间。

从2006年起,深圳华侨城开始在原东部工业区内兴建OCT-LOFT华侨城创意文化园,并逐年进行多轮改造和扩建。旧厂房的斑驳沧桑记录着逝去的岁月,映衬着更有朝气更有生命力的产业经济。如今,园区年产值过150亿元,成为华南地区最具影响力的创意设计高地。华侨城创意文化园的成功蜕变,为深圳文创产业发展和区域产业转型提供了样本,探索出一条城市再生的可持续发展道路。目前园区进驻创客空间、创意公司和艺术机构300多家,堪称国家文创园区标杆。

而2011年开放的深圳“欢乐海岸”,更是华侨城多年来在文化、旅游、生态、娱乐等业态的成功经验集大成者。“看得见海洋的购物天堂”、“九曲回环的穿街水道”、“人与红树林共生的海滨生态系统”……诸多休闲娱乐方式的融合,让欢乐海岸迅速成为深圳“城市会客厅“,和名符其实的都市娱乐目的地。

周末定期逛,闲时常逛逛。在深圳人眼中,华侨城已然成为“深圳最美的地方”。华侨城集团因为在建设和运营中始终践行“生态、环保”、“生态环保大于天”的理念,用生态连接自然,用公益回馈社会,为人们构建充满人文关怀、绿色低碳、和谐共处的高品质的生活社区和多元文旅产品,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同与肯定。

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首席专家魏小安在所著的《优质生活的创想家》一书中如此形容华侨城:“华侨城创造了历史”。

新时代肩负新使命新征途上跨越前行

进入新时期,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社会矛盾逐渐转变为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文化旅游在人民生活中的权重越来越高,体验经济时代逐步来临。这在为华侨城集团发展提供契机的同时,也进一步促使华侨城主动进行改革与转型升级。

在早期践行的“旅游+地产”创业模式基础上,华侨城集团抓住中国新型城镇化的机遇,实现战略转型,以文化旅游业为主导,提出了以“文化+旅游+城镇化” 和“旅游+互联网+金融”创新发展模式,为全域旅游、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破题。

在新型城镇化领域,华侨城紧跟国家战略,践行“文化+旅游+城镇化”创新发展模式,基于对“土地伦理观”的考量,立足于当地资源禀赋、产业发展基础等,注重对当地文化的守护传承,打造“望得见山、看得见水、留得住乡愁”的美丽图景。在深圳总部,华侨城积极响应深圳市政府“东进战略”和“大前海战略”,推进滨海华侨城、深圳国际会展中心、甘坑新镇、国际低碳示范城、大鹏所城、坪山文化旅游带等重点项目;深度参与四川新型城镇化建设,与成都安仁、黄龙溪、洛带等古镇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在华北片区,华侨城着力打造北京斋堂小镇,京杭大运河(天津西青)等大型文旅项目;在华中,重点推进武汉杨春湖城市副中心、南昌象湖之滨等项目。

全域旅游开发,同样是新时期中国旅游业在国家层面的恢宏蓝图,华侨城在这一领域再度出发。至今,华侨城以央企身份参与地方国企改革,以重大资产重组等方式,已与云南、海南、西安等旅游资源富集省市开展全域旅游共同开发,“串珠成链”,培育产业新动能、激发产业新活力,按照“中国全域旅游示范者”的目标,从旅游产业发展的角度去承接国家战略、满足中国人民美好生活需求。中国旅游产业,将留下更多华侨城的创想徽标。

以华侨城北方集团为例,截止到目前,北方集团下属12个公司正在以北京、天津、河北(涿州、秦皇岛)、河南郑州、山东(济南、青岛、淄博)、山西太原等北方重点城市为布局核心,先后落地并投入建设11个大型综合文旅项目。未来,华侨城北方集团将按照国家新型城镇化战略规划,坚持“文化+旅游+城镇化”的创新发展模式,以文化为核心,旅游为主导,新型城镇化为重点,金融与地产双轮驱动,深耕“京津冀”城市群,构建北京、天津、河北三大区域发展中心,辐射山东、山西、河南等北方区域省会城市、中心城市核心区域。开放合作、共享多赢,积极寻找战略合作伙伴,组建战略联盟,逐步构建并完善文化、旅游、城镇化、金融等专业平台,推动区域产业优化升级和城市价值提升。

如今的华侨城,已经形成产融双擎的发展局面。2014年至2017年,华侨城集团旅游接待人数增幅57%,营业收入增幅59%,利润总额增幅136%,总资产增幅更是高达171%。累计纳税额4年已超过400亿元。乘着提前完成“十三五”利润总额“翻番”目标的春风,华侨城进入了高质量跨越发展时期。华侨城坚守文旅领域的发展,进行持续的产品创新,践行生态环保的企业责任——在稳健的发展过程中,华侨城已经布局全国50 余座城市,每年为超过5000 万人次的游客提供优质美好的旅游产品和服务。

改革开放的热土孕育和见证了华侨城的诞生与成长。在改革开放的时代引领下,华侨城正持续创造中国文化旅游产业的传奇。

在近期举行的央视“改革开放40年中国品牌盛典”上,连续六年位居全球主题公园集团四强的华侨城,荣膺“改革开放40年40品牌”。但在华侨城人的心中,一切都源于改革开放带来的时代机遇。

华侨城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面对各个历史时期的变革一贯保持创新、责任、共享的理念和态度, 在发展中具有把握变革的历史眼光、对所涉猎产业有完整的理解力和与时代高度契合的战略路径。

11月11日,在华侨城33周岁生日之际,华侨城集团在深圳OCT-LOFT华侨城创意文化园举办了“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暨集团33周年主题图片展”,通过回望初心,向40年的改革开放历程致敬。新时期,华侨城将继续跨越前行,致力于成为“中国文化产业领跑者,中国新型城镇化引领者,中国全域旅游示范者”,引领中国文化旅游产业走向美好未来。 

(注:此文属于人民网商业稿件,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仅供参考。) 

(责编:杨僧宇、连品洁)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