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旅游

冰雪产业进入爆发式发展"前夜" 服务创新脚步需跟上

2018年12月28日07:49 | 来源:中国经济网
小字号
原标题:冰雪产业进入爆发式发展"前夜" 服务创新脚步需跟上

  2002年,中国第一次获得冬奥会金牌,冰雪运动开始受到关注。经过十余年发展,我国冰雪产业进入发展“快车道”,尤其随着2022年冬奥会的临近,“冰雪旅游”正逐渐成为旅游产品的“新选项”。

  万科松花湖供图

  3亿人上冰雪 爆发式发展的前夜

  2016年印发的《冰雪运动发展规划(2016-2025年)》提出,到2025年直接参加冰雪运动的人数超过5000万,并“带动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到2020年我国冰雪产业总规模达到6000亿元,到2025年我国冰雪产业总规模达到10000亿元。

  中国未来研究会旅游分会副会长刘思敏表示,由于冬奥会的契机,再加上国家相关部门在政策上的重视,冰雪旅游可以说已经到了爆发式发展的前夜,很多省份坐拥天时地利人和,未来冰雪旅游大有可为,前景可期。

  万科松花湖供图

  天然冰雪资源 东北具有垄断性优势

  事实上,近年来,我国的冰雪旅游经济效益已经日渐明显。中国经济网记者梳理发现,哈尔滨冰雪旅游产业占全市旅游产业的半壁江山,内蒙古冬季旅游收入增长超过30%,吉林省冰雪旅游综合收入已占到全年旅游综合收入的1/3。

  东北地区因其天然的冰雪旅游资源,在全国范围内具有垄断性优势。途牛旅游网的冰雪旅游预定数据显示,雪乡、长白山风景区、松花湖滑雪场等三个冰雪景区占据预定量的前三位,并且全国冰雪旅游景区预订量前十名中,东北地区占据九席。

  其中,吉林省将冰雪产业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在全国率先建成年接待超100万人次的世界级滑雪度假综合体,集中建设2个国际冰雪旅游度假名镇和系列冰雪旅游小镇。到2020年,实现冰雪旅游人数1亿人次,冰雪旅游总收入2300亿元,培养“玩雪到吉林”高认知度的品牌形象。

  哈尔滨打造大众化、体验式系列冰雪活动,举办各级各类冰雪体育运动竞技或娱乐性比赛,让冰雪旅游成为哈尔滨的城市符号;整合区县旅游资源,将区县旅游融入哈市全域旅游大格局。

  缺乏创意 冰雪旅游同质化现象严重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了大众旅游时代,旅游需求向着多元化、个性化、品质化和国际化方向发展。旅游产品,特别是旅游新产品的供给,还远远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旅游需求。

  最新数据显示,在过去的十几年,中国的滑雪场数量增长了32倍,滑雪人次更是增加了1876倍。近几年,每年滑雪人次的增幅在20%以上。

  在冰雪旅游快速发展的同时,各地冰雪旅游市场乱象丛生。黑龙江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副教授张贵海认为,现有的冰雪旅游缺乏合理规划,受利益驱使,无序竞争,产品同质化严重,缺乏创新和技术含量,少有文化内涵和顶端精品。

  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李金早曾指出,我国当前的冰雪旅游还处在初级发展阶段,多数地区的产品主要集中在冰雕、冰灯等观光类层面,冰雪度假类产品、冰雪民俗体验性旅游产品十分缺乏。多数冰雪旅游产品缺乏创意,特色不够鲜明,卖点不够抢眼,同质化现象突出。

  “目前,产业发展水平较低、产品品位不高,缺少文化内涵、科技含量,大项目建设还远远不够。”李金早说,“很多地方、很多投资商往往只凭一腔热情,只顾眼前利益一哄而上,对滑雪场的建设缺乏系统规划,配套设施严重不足,安全管理不到位,直接影响到冰雪旅游的品质。”

  中国冰雪运动专家、沈阳体育学院教授王石安同样认为,我国的冰雪游产品比较单一,主要集中在滑雪场和冰雪小镇。他建议,“冰雪旅游产业可以把山林、湖泊、城市文化、物产等资源整合进来,做出各自特色的冰雪游项目。”

  规划先行 人性化服务细节创新为发展之本

  由于冰雪旅游前期投入大,且属于季节性消费,“同质化”严重,直接导致吸引不到游客,配套设施、服务质量也会大大缩水。

  中国经济网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东北、环京津冀地区有很多大大小小的雪场,其中不少经营状况不理想,设施不够完备,配套设施跟不上,服务人员不够专业,有些小雪场经常在雪季临时雇佣当地农民,久而久之,游客越来越少,恶性循环,以至没有投资商愿意接盘。

  万科松花湖度假区赛事活动部经理高正芳告诉中国经济网记者,冰雪产业在我国发展时间尚短,冰雪项目在国内还属于小众范畴,通常一个滑雪场或者滑雪旅游项目,需要20年的长周期才能收回成本、开始盈利。这同时,还需要基础设施和专业人才的逐步落实与升级。

  因此,要避免小雪场项目盲目上马,才能从根本上提升服务质量。对此,刘思敏表示,对于那些拥有冰雪旅游资源的目的地,一定不要盲目开发,要部门联动、区域协作、规划先行。

  “毕竟冰雪旅游属于大服务范畴,但由于冰雪的独特性,需要在服务的细节上有所创新。人性化的服务细节,人性化的服务方式,人性化的服务项目,才能构成服务产业的基础。”张贵海说,冰雪的“物态化”特征,只有通过服务的“务态化”手段才能增值。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王婉莹)

(责编:王紫、胡挹工)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