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旅游

簸箕村

2019年04月09日13:11 | 来源:人民网
小字号

簸箕村地处贵阳市开阳县毛云乡南部,距乡政府所在地10公里,距开阳县城7公里,属贵阳市最边远村寨之一。

簸箕村村口

簸箕村属于高寒山区地带,海拔在1200—1400米之间,年平均气温为16摄氏度。气候凉爽,属典型湿润型亚热带季风气候。土地主要为砂质土和黄壤土。森林面积9980亩,森林覆盖率达68%,以松柏类长青乔木为主。林间时常会看见诸如野猪、野山羊、獐子等野生动物。辖区内蕴藏有丰富的煤矿及少量铁矿资源。村内有云顶山森林公园,周围覆盖面积3800亩,园内有一座寺庙,为附近出名的香火圣地。由于地势较高,村内四分之一的组存在饮水困难问题。

簸箕村村貌

簸箕村因地形而得名,解放前原名叫主招寨,由于隔远看就像簸箕一样圆,所以解放后改名为簸箕寨。全村总面积21平方公里,辖21个村民组,714户,总人口3208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250人,占总人口的7%。村寨形成有400年之久。村内洞口组有上千年的黄楂树,树干直径达2米,高30米,树冠覆盖面积达400余平方米。

千年黄楂树

树干直径达2米,需3人合抱

簸箕村少数民族主要有高山族、布依族、穿青人,其中高山族218人,布依族30人,穿青人2人,穿青人主要为嫁入本村的外来女性。

簸箕村的高山族至今依然保留了较为完整的婚丧嫁娶习俗。他们自制芦笙、唢呐、自酿美酒、自制土药,部分村民家中还有自己的酿酒和制药作坊。高山族饮食上也较为不同,他们喜欢食用狗肉、牛肉。每逢过节他们会着高山族服饰应邀参加附近的少数民族集会,奏芦笙、吹唢呐、饮美酒、唱民歌、跳舞蹈。早年间每年正月还会举办为期一月的花灯会,已现逐渐消失。

村民家中的酿酒作坊

而布依族由于人口较少,且各村民组较分散,加之村内青壮年大量外出务工,因而汉化较为严重。依稀保留了部分服饰文化,每家每户均有自己制作的布依服饰。

女性头饰

装饰精美,色彩鲜艳的服饰

簸箕村耕地面积4500亩,粮食总产量120万斤。村民年均收入5500元。主要作物为油菜、水稻、玉米。

簸箕村农田

近年来为摆脱贫困现状,簸箕村根据自身村内“地多劳动力不足”情况,主要发展管理粗放型种养殖业。先后发展了一批党员创业帯富项目如:育肥猪养殖、母猪养殖、油茶种植项目等。目前,有上千亩的绿茶、油茶基地,蜂糖李1200亩,生猪6000头,肉牛500头,土鸡上万羽。村内成立了以簸箕村集体经济为主的有限公司并创建簸箕村种植合作社1个。合作社成员20人。

生猪养殖

全村共计低收入困难户214户,834人,簸箕村村内驻有扶贫专干,严格按照扶贫攻坚要求,扶贫专干定期走访困难户,了解相关需求。孤寡老人、残疾人均按国家规定妥善救济。由于村内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因而劳动密集型产业不适应发展,村内根据具体情况,主要以扶持种养殖业的方式实现脱贫,免费提供果苗、茶苗及肥料等。截止目前已脱贫120户,3户返贫。主要原因为因病返贫。

簸箕村民居

村内19个村民组基本实现组组通公路,余下2组也正在筹备建设中。村里建有1所小学,共有110个学生和11名教师。班级仅开设了学前到四年级。图书室2个,藏书量约3000册。卫生室1个,配备有医生1名,由于组组之间相距较远,就医较为困难。文化广场1个,占地约1000平米,广场内设有篮球场、乒乓球桌。

编辑整理:王韵茹

来源: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责编:李心怡(实习生)、连品洁)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