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洞村

贵阳市开阳县和丰乡穿洞村,距离禾丰乡30公里,开阳县25公里,距离贵阳市82公里。毗邻龙广村和毛家院村,年平均气温14.5°,年降水量为600毫米。森林覆盖率达73%,树种繁多,有银杏树、松树等20多种。土壤是富硒黄壤土。
穿洞村自然环境
穿洞村村貌
穿洞村耕地面积为6000亩,主要粮食作物为玉米和水稻,玉米种植2200亩,总产量50万斤,水稻种植2600亩,总产量90万斤。
主要经济作物为葡萄,种植面积达500亩,每亩产量2500斤,产值达300万元。通过村集体公司的发展帮扶,穿洞村现年人均收入1.5万元,集体年收入200万元。
穿洞村利用多渠道发展,资源共享,在现有的种植产业链上不断的完善。产业链以种植业为主,较为单一。穿洞村正以种植业作为旅游亮点,开发生态旅游业。以干净适宜的人居环境,冬暖夏凉的气候,完善的基础设施作为旅游服务区,吸引游客。同时结合浓厚的民族文化,打造出一个生态旅游、文化旅游的新型农村。
穿洞村基础设施建设较为完善,有一所集远程教育和图书查询的图书室,满足了穿洞村人的精神需求。在健康保障上,穿洞村建有一所医务室,医务室治疗科系分明,在村民的日常疾病治疗上提供了便利。穿洞村还有一个关爱老年人的幸福院。在娱乐健身设施上,穿洞村建有较多健身设施和文化广场。民族文化广场的修建,给村民日常活动提供了宽敞的场所。
如今穿洞村的通户通组路铺设基本完毕,道路条件良好。已经迈入小康社会的穿洞村,还有低收入户12户,36人。
穿洞村作为一个少数民族为主村寨,民族传统文化保留较多。
穿洞村的古树,生长在村中,与村民日夜相伴。金黄的落叶,充满褶皱的树皮,其生命跟随着岁月流逝而绵长,成为人们敬仰大自然的神秘力量的代表。风吹雨打,依旧矗立,树大如冠,俨如守护神守护着穿洞村。古井,作为穿洞村人早先饮水的主要水源,其修建年代已无人知晓。
穿洞村的传统建筑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正房,一部分为厢房。正房为典型的吞口屋。吞口屋最大的特征为堂屋外墙壁内缩形成凹字形吞口。穿洞村布依族传统建筑为了防潮和稳固,先用平整青石在地面上铺垫成几十厘米厚的石基,再在其上修建正房。地基的修建能够最大程度保证了正房的稳固,同时起到防潮的作用。为了方便进出正房,在地基中间还会修建单数石阶。厢房直接建在土地上,分为两层,下面一层存放杂物或饲养牲畜,上面一层为卧房。
现代民居
穿洞村男子传统服饰为上穿对襟短衣,下穿长裤,颜色以蓝色为主,有纯色和条纹两种。纯色服装多刺绣、花草图案,主要分布在对衽及脖颈处。条纹服饰,则是以素色为底色,多浅蓝色竖条纹。布依族女子服饰同样是上穿对襟短衣,下穿长裤。女子服饰斜襟短衣在颈部有大范围花草图案、袖口及手肘处多刺绣。在斜襟短衣外,布依族女子还会戴上围腰。围腰的正上方和斜翼两侧绣有图案,多以花草为主。围腰的其余部分则是纯色。布依族女子服饰腰间有一条系带,系带两端垂在身后,多有花鸟图案装饰。对于衣饰美观的追求,布依族女子往往会根据自己的喜好来刺绣。刺绣对于布依族女子而言,是一项自幼便学会的技能。
自幼习练的除了刺绣还有编织草鞋。穿洞村布依族编织草鞋,需要用到特殊的道具草马。草马形如“入”字状。在编织方法上,是用一根绳子捆在草马横杆的两端,另外一段系在腰上。随后将糯米草在绳子之间开始编织。刺绣和编草鞋作为手工艺,非只是一种制作手法,更多的是倾注了个人的感情,这种感情是制作者对于其用途的愿望,随着这种愿望成为了手工艺的灵魂。
布依族人的精神在于山歌。山歌演唱形式多样,或对唱或合唱。对唱讲究歌词对韵对意,具有灵活性,其结构短小,曲调爽朗,情感质朴、高亢 ,节奏自由。对歌时需斟酌歌词来应对对方的唱词,整场山歌对唱更像是一场比赛,一场欢乐的比赛。布依族合唱则按照规定歌词吟唱,声音有强烈的起伏感,男声与女声默契的配合感,让合唱变得极具感染力和穿透力。
穿洞村布依族除了山歌还有舞蹈。穿洞村的竹竿舞,是将竹竿摆放在地上,竹竿两端蹲着持杆者,每人左右手各持一根竹竿。竹竿为双数,一般在二对以上。竹竿舞开始后,跳舞者要在竹竿有节奏、有规律的碰击声、竹竿分开的瞬间,敏捷地进退跳跃。竹竿舞并没有什么队形,往往是几个人一起跳,根据自己跳舞的节奏而调整动作,娱乐性极强,一场竹竿舞下来充满了欢声笑语。除了传统的竹竿舞,穿洞村还根据山歌好花红,排演了一场布依族爱情舞蹈。
竹竿舞
穿洞村布依族舞蹈
有歌有舞,还有乐器。穿洞村的传统乐器主要是唢呐,布依语又叫撒拉。穿洞村传统唢呐,比一般的唢呐声音低沉。声音一出,就从喇叭口荡开,穿透心灵,音色有着几分长号角的苍远。为了达到最好的效果,唢呐一般都会配着小鼓和钹。以小鼓和钹作为配乐,弥补唢呐一些音调上的缺陷。除唢呐外,穿洞村还有二胡。二胡声调苍凉、哀婉,在他们演奏“龙花灯过门调”时更是如此。
布依族是在生活中充满了音乐的民族,其婚庆重要的活动“坐夜筵”就是布依族歌曲的盛宴。自客家来到主人家门前开始,这一场盛宴就已经开席了。客家先与主家隔着大门对唱,待唱完之后,主家给客家开门,待客家入席后,“坐夜筵”就开始了合桌、发香烛筷子酒壶、行酒等重要步骤。一场夜筵会持续到第二天。
布依族宴席
穿洞村的豆腐也很有名。将浸泡一夜的黄豆,一勺一勺地加入石磨中,通过石磨的重量和摩擦,伴和着清水将黄豆磨成豆浆。磨豆腐通常由2人操作,即1人用一支砻臂不停地转动石磨,一人负责加黄豆和水。黄豆磨成豆浆,经过滤,放入铁锅中煮至沸腾,加入酸水,等冷却凝固后,一锅豆腐就制作完成了。
作为典型的布依族村寨,穿洞村的传统节日有三月三和六月六。
穿洞村祥和、景美,以生态发展、文化发展作为发展目标,逐步走向新型农村,打造出一个小康民族村寨。
编辑整理:王韵茹
来源: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