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旅游

格林村

2019年04月10日16:13 | 来源:人民网
小字号

贵阳市开阳县龙岗镇格林村。其与大鸭村相隔紫江地缝,紧靠立京村。

格林村村貌

临渊之绝,听风之轻的格林村,气温在13度至16度之间,平均海拔1000米左右,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森林覆盖率达47.6%,主要森林资源为松树、杉树,土壤以富硒土壤为主。地势较为陡峭的格林村境内,稻田阡陌和民居相间,日烟人气和四周环境浑然而合。

格林村自然环境

格林村国土面积为17.5平方公里,下辖19个村民组,700户,2716人。民族成分主要为汉族、苗族。苗族占据人口50%。

格林村民族文化,在历史进程中,依旧保留下来,成为格林村文化的核心之一。

村中的普陀寺旁的古树,自幼与普陀寺相伴相生,建于清朝的普陀寺经历过几次磨难,在遭到毁坏之后,又得以恢复。古树就成了普陀寺历史的见证者,数百年的柏树,如今面露苍老之色,但是在格林村人心中,它是普陀寺的圣物之一,已经沾染了灵气。

而古树旁的普陀寺同样如此,经历过磨难的它,现在重建之后,静守在格林村,受人世香火,守一方平安。普陀寺的古井在村内一颗树下,水源常年不息,被格林村人视为大自然力量的体现之一。除此外,格林村还有一处名叫龙井的水源,水源丰富,同样被视为龙王居所。古井不仅是民间信仰的寄托,也是村民们用来灌溉的水源。水是生命中必不可少的事物,格林村人对古井更有一种感激之情。

在传统建筑保留上,格林村现有一所百年的四合院。四合院,又称四合房, 是中国的一种传统合院式建筑,其格局为一个院子四面建有房屋,从四面将庭院合围在中间,故名四合院。四合院就是三合院前面又加门房的屋舍来封闭。若呈“口”字形的称为一进院落,格林村四合院,属于一进院落,但房屋无人居住且缺乏修缮,有断壁残垣之感。

格林村四合院

在整体架构上,格林村四合院属于传统合院式建筑,然而其外墙结构,融合了西式风格,多圆顶设计,为民国时期建造,在四合院外墙正面多墙画雕饰。四合院所用砖体,为典型的青石砖,正面墙体外刷上石灰用以方便刻画,两侧不加粉饰。四合院内侧则是完全延承中国传统建筑特点,木质结构,榫卯工艺。自门房踏入,迎面的是四合院的回字形天井,随后是建立在石基上的厅房。厅房石基前有单数石阶。厅房两侧及对面处,有上下两层厢房。厢房阶梯自厅房两侧搭建,延伸至厅房对面厢房。格林村四合院属中西结合结构,在细节上,格林村的四合院依旧沿承中国传统建筑的细节处理建造方式。窗户、楼梯、扶手为典型中国雕花式样。窗户的双层雕花,楼梯的祥云图案,扶手的菱形扶柱,依旧清晰可见。是古建筑中,中西结合的典例。

中西结合的外墙

格林村在传统衣饰上,依旧保留着传统的风俗和样式。在时代进程中,格林村苗族男子服饰已经没有保留,只有女子服饰有所保留。传统苗族女子服饰,上穿斜襟上衣。上衣领口及右衽处多绣花,手臂处多图案,绣花图案颜色多变,造型古朴。在对襟短衣,领口、手臂处、袖口、衣服下摆都绣有花纹,领口与袖口处的花纹还会以珠帘作为装饰。在斜襟上衣外,格林村女子还会系上围腰,围腰周边及中间,图案丰富。女子服饰下裳,内以白色、裙摆蜡染图案的百褶裙为主,百褶裙多各种细纹图案,富有强烈象征意义。在裙摆外会以彩带和围腰遮盖。彩带和围腰处花纹图案同样复杂。除了上衣下裳,格林村女子还有头饰,其头饰为圆型,周边多绣花,同时在绣花外还有图案布块,布块下加珠帘装饰。整体服饰颜色以黑色为重,造型古朴大方。传统衣饰的保留,在一定意义上,意味着在老辈人手中还有制作衣饰的技巧。

女性服饰

苗族的刺绣,是传统衣饰制作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之一,刺绣技艺的精湛意味着衣饰图案的优美和丰富,同时也昭示了苗族女子是否勤劳能干。

刺绣

作为苗族村寨,格林村保留着传统的芦笙舞。格林村传统芦笙舞,以芦笙师为领舞,舞者跟随其后,绕圆舞动。芦笙舞从音乐到舞蹈,都蕴含着一种沉缓、凄楚的情绪。如。"探路步"、"上河滩"、"望家乡"等舞段和动作,据说是苗族古史传说中苗民负重在泥泞的路上行进,倒骑于牛背上遥望家乡并观看后面的同胞是否赶上逃难的队伍,以及怀念因渡河死去的人们等等场景的再现。举足维艰的动作,配上如泣如诉的哀怨笙声,舞蹈给人一种凝重、悲怆之感。除了绕大圆舞蹈外,还有三人成一圆、两圆相靠的芦笙舞。笙舞以"探路步"为基本舞步。"探路步"舞者左脚提起往左侧空划小半圆落地,右脚左靠,身体同时往左侧横移,微右斜腰,右脚又做对称动作。

芦笙舞

苗族向来是能歌善舞的。苗歌歌词多为七言一句,两句组成一联,两联为一首。有时,根据需要可发展到六句以至数十句。演唱时,声部此起彼伏,多声特点明显。苗歌曲调朴实,旋律发展多为平稳,线条流畅,是苗族人民非常喜爱的一种民歌演唱形式,它有利于人们之间交流感情、思想、文化,它情绪开朗、朗朗上口。传统节日和习俗,也是一个民族文化最直接的统一表现之一。

格林村耕地面积为3325亩,主要粮食作物为玉米和水稻,枇杷是其主要经济作物。水稻产量80万斤,产值112万元。枇杷产量2万元,产值10万元。

同时格林村还是主要的富硒米种植地,其独特的富硒土地,也让格林村成为大棚种植地的重要基地。大棚种植,在格林村成为主要的经济产业,主要种植作物为西红柿、辣椒等,大棚基地产量20万斤,产值30万元。现今格林村年人均收入达8200元。

格林村的大棚种植

在针对未来大发展规划中,格林村充分利用当地优势资源。根据格林村的区位优势,因为从古至今都是以传统农业为主,现在根据县里面提出的大旅游、大交通,和紫江地缝的平台。格林村作为紫江地缝的下游,现在我们村支两委,做出一些规划和想法,我们格林村以后的方向是打造观光式旅游,走绿色之路。

新农村建设逐步推进,格林村的村级基础设施逐渐完善。格林村现有一所小学,教学基础较为完善,为日后格林村的未来发展打下了人才基础。同时为了解决格林村的基本医疗条件,建有1所卫生室。在通户通组道路的建设上,格林村基本完成了道路的铺设工作。

格林村还有因学、智能障碍等问题导致的贫困户。目前贫困人口有100户127人,它遍及19个村民组,有就读、大病、无劳动力、无子嗣和五保户这几种对象。按照政府的安排和部署,采取的是政府扶持一部分,企业帮扶一部分,村支两委页也扶持一部分,通过这些方式来帮助脱贫。

格林村充分利用当地优势资源,大力发展绿色种植业,同时正对旅游资源,做出合理规划,格林村正以积极向上的精神,面向世界。

编辑整理:王韵茹

来源: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责编:李心怡(实习生)、连品洁)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