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旅游

马场村

2019年04月11日10:15 | 来源:人民网
小字号

马场村总面积6.23平方公里,东西最大距离2.5公里,南北最大距离2.492公里。位于黔陶乡政府驻地东南面,其北与关口村相连接,南临半坡村,西接赵司村和骑龙村,东与高坡乡接壤。其村委会位于村域中部,有花高线通过,距乡政府3公里。

马场村村貌

境内有两条河穿流而过,分别是马场河和栗木河,河水清澈,夏天还会有很多人在河里游泳。雨量充沛,立体性气候明显,该村年平均气温16℃,年有效积温在4500℃以上,年降雨量1249毫米,适宜种植香葱等经济作物。矿产资源丰富,境内有优质硅矿,品位、含量高,矿藏量大,大部分裸露于地表,极易开采。过去由于硅矿开采,水土流失情况时有发生,在上级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先后关闭了公路沿线的采矿场,无形中减少了农民的经济收入。不过,随着村民意识的提升,“绿水青山才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普遍为大家接受,现在的马场村生态条件优异,吸引了很多游客的前来,辖内经营的农家乐常常人满为患。目前村里森林覆盖面积达到63%,以马尾松和灌木为主。马场村是一个交通便利、资源丰富的民族村。

马场村共有393户,1693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到三分之二。少数民族中又以布依族为主。辖栗木寨、大马场、小马场3个自然村组。解放后这三个自然村组建了马场生产大队,之后才形成目前的马场村。

村内的青壮年大都在外打工,留守的主要是50岁以上的老年人和小孩。村里大部分人家早已经搬进了漂亮的砖混结构房子,老式的木质结构房屋基本都已拆除。

现代民居

马场村的布依族老人基本上都有自己的民族服装,碰到传统节日或者族人宴请时就会穿上,平时主要还是穿着常规的衣服。年轻人基本上就不穿了,就算是节庆表演的时候有些年轻人的民族服装都还是村里统一去置办的。语言方面也是同样,老人基本上还能用布依话来交流,年轻人却只能听懂,不太会说了。

花溪这边的布依族大都保留着自己烤酒的习惯,主要是烤糯米酒。烤出来的酒除了自己喝,少量的也会向其他村民销售。

马场村现有可耕地面积3302亩,其中有2000亩左右种粮食。当地种植的红米和香米比较出名,虽然比普通米贵,但是还是有很多人都愿意来买。年平均粮食总产量达到160万斤左右。

马场村农田

除了粮食,这里种植的主要是香葱和茶叶,基本上每家每户都有洗葱池。香葱从地里挖出来就在这些洗葱池里洗掉泥土,冲洗后的污水流进下水道,不会污染村里的河流。香葱一年可种植三季,收入比种粮食高一些。

村里一共有3个农民合作社。全村人均年收入达1.6万元,2019年计划突破两万元大关,为了这个目标,马场村的杨支书是这样规划的。

道路方面,连接青岩、黔陶、高坡的014县道穿村而过,交通非常便利。每个村组都通硬化路,而且大场一组已经实现了“白改黑”,而且户户都通了水泥路。

村里没有物流、快递点,需要的村民一般都是到黔陶乡去自取。马场村共有困难户54人,都是通过民主评议产生的。贫困的原因主要是因为缺乏劳动力,或者是有残疾、缺资金、缺致富门路。今年村里还未出现返贫的情况,过去出现过的主要原因是因病返贫。村里没有专门设扶贫专干,但是有驻村工作组发挥着积极的帮扶作用。

马场村有一个幼儿园和一所小学。幼儿园因为招收周边骑龙、谷萨、赵司等村的幼儿,所以有300多个学生,靠校车来接送。小学只有一到三年级,只有几十个学生。村里有一个图书室,藏书1000多册。有一个卫生室,并有一个驻村医生。有四个文化活动室和三个文化广场。

马场村生态环境优异,稍加打造必然能成为一个耀眼的乡村旅游目的地。

编辑整理:王韵茹

来源: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责编:李心怡(实习生)、连品洁)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