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信仰,叫虔诚;有一处寺庙,叫壮观
四川色达佛学院建筑赏析

色达佛学院,坐落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色达县境内向东南方向约20公里处,海拔4000米上。在重重的群山环绕之中,沟里的僧舍,以佛学院的大经堂为中心,密密麻麻搭满了四面的山坡,不计其数的绛红色小木屋,延绵无数,一眼望不到头,场面非常壮观。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将带您一同领略佛学院的风采。
色达佛学院,又称为“色达五明佛学院”,创建于1980年,当时仅有30余人。1987年,十世班禅大师表示赞成在这里成立佛学院,亲笔写信给色达县政府,请求支持。1993年,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为学院题写了校名。1993年被美国《世界报》称为“世界上最大的佛学院”。1997年,甘孜州宗教局报请四川省宗教局同意,正式批准设立了“色达喇荣寺五明佛学院”。
这里的僧舍很壮观,连绵数公里的山谷布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木棚屋。谷底和山梁上分布着几座寺庙和佛堂,建筑规模虽都不很大,但装饰考究而辉煌;身披桨红色僧袍的喇嘛和尼姑来来往往,空气中充满生机和祥和气氛。
在佛学院最高的山峰上,有一个金碧辉煌的建筑,叫做“坛城”(音译)。坛城的梵文名称为“曼荼罗”,意思是按佛教密宗仪规进行某种祭供活动的道场,平时是人们转经的场所。
学院藏族学员为主,也有不少汉地显宗学生,因此也设汉经院,由堪布(音kan pu)用汉语讲课。堪布在汉语是大法师的意思,就是佛学修为很高的有成就的僧人。这里除了几座大经堂外,其余的僧舍建筑都很简朴,学院里的大活佛丹增活佛的家就是一个低矮的小门进去,也没有奢华的修饰。佛学院戒律十分严格,见不到闲散人员游荡。男众女众的僧舍泾渭分明,即使兄妹亲属彼此也不互访。修行人的生活很艰苦,山上没有自来水,用水要到山脚下去背,娅玛常常背着装满水有五十斤重的汽油桶背着水到山上的家里。
来源: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