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雕细琢传文化 涿州蛋雕闯世界
蛋壳,大概是人们能想到最脆弱的东西之一。雕刻,则是用技巧和力度在材料上留下痕迹的艺术。
当蛋壳成为雕刻的载体,不免让人啧啧称奇。
在保定涿州,就有这样一位奇人。一枚厚度仅有零点几毫米的普通的蛋壳,经他的手细心雕琢之后,就会变成一件精美的艺术品,仿佛具有了生命。他叫蒲德荣。
一幅“四大菩萨图”,雕刻在十几厘米高的鸵鸟蛋壳上,运用了浮雕、镂雕、拼雕等多种技法。蛋壳表面,四大菩萨盘膝而坐,神态安详,身上的佩饰、头上的发饰、身旁的祥云,无不一应俱全、栩栩如生。作品的鸵鸟蛋底托也是蒲德荣的独创,以莲花宝座的花瓣为雕饰,与主体相呼应,再配以灯光映衬,整件作品更显精细、雅致。
蒲德荣告诉记者,这样一件作品的制作周期大概是两个月左右。
蒲德荣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涿州蒲氏蛋雕传承人,他从小喜欢画画,后来将蛋雕作为自己的志业,至今已20多年。
中国蛋雕的历史可以上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在明清达到鼎盛。蛋雕常用的雕刻手法有镂雕、浮雕、拼雕、套雕、影雕。蛋壳又脆又薄,对蛋雕艺人来说,雕刻力度的把握是最基本的技艺。“把握力度没什么技巧,全靠经验和刻苦练习,需要手、眼、心和雕刻力度的完美配合。”蒲德荣说,蛋雕手法中难度较大的是镂雕和浮雕。雕一件四大菩萨图这样复杂的作品,必须先画草图,称为“起稿”,精心选择和布置镂雕的连接点,才能保证作品的结构稳定性。“连接点只有一个,选择安排不当,整个作品就失败了。”
浮雕是在薄薄的蛋壳上雕出层次分明、具有立体感的图案,这又是如何做到的呢?在蛋雕艺人手中,只要做好受力点的设计,把握好雕刻的层次、力度,浮雕的生动效果就能够惟妙惟肖地呈现出来。
蛋雕使用的材料是各种禽类的蛋壳,鸡蛋、鸭蛋、鹅蛋随手可得,不常见的鸵鸟蛋、鸸鹋蛋,则需要从餐厅等特定渠道获取。
蛋壳做成的蛋雕看似脆弱,实则也很“坚强”。蒲德荣介绍,蛋壳98%的成分都是碳酸钙,性状稳定,不易受环境影响而损坏。至于“磕磕碰碰”,收藏者为了保证蛋雕不在运输过程中受损,大都亲自上门取货。“只要运输和保存方法得当,蛋雕作品的长期收藏是不成问题的。”蒲德荣说。
去年,蒲德荣收了自己的第一个徒弟,对方从大西北的临夏慕名而来,在家乡已小有名气。拜师蒲德荣,是希望进一步提升技艺。
蒲德荣说,也有大学生想跟他学习蛋雕进行创业。“蛋雕需要有一颗耐得住寂寞的初心,更需要长期的技法训练,经历漫长沉淀后方能有些心得。我是经过二十多年的钻研和不断练习,才有了今天的成绩,知道其中的不容易。
近些年,蒲德荣时不时也要出国参展。除了四处奔波参展,蒲德荣也积极参与非遗进校园活动,通过讲座和蛋雕艺术课堂的形式,让广大青少年认识、体验蛋雕这门神奇的艺术。
(记者 白波)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