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旅游

我亲历的

首次跨境申遗

2019年06月08日11:43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讲述人:景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亚太部主任,时任“丝绸之路”系列跨境申报世界遗产项目的总协调人。

  

  2014年,第三十八届世界遗产大会批准通过“丝绸之路:起始段和天山廊道的路网”世界遗产名录申遗项目,中国与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联合提交的系列跨国文化遗产项目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负责《世界遗产公约》在亚太地区47个国家和15个办事处国际合作的景峰介绍,“丝绸之路”很早就进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视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联合国曾推出“世界文化发展十年”计划。在该框架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组织3次大型“丝绸之路”考察,旨在促进各方文化交流。

  “丝绸之路”跨国系列申遗前后经历了26年,从1988年至2005年的“酝酿”,到2006年至2011年的“启动与推进”,到后期的“深入推进”,申遗内容复杂,涉及面广,申请难度极大。申报过程中,成立了中国、俄罗斯、巴基斯坦等亚欧15国参与的“丝绸之路”跨国申报世界遗产协调委员会,中国和吉尔吉斯斯坦代表被选为委员会的双主席。

  2013年1月,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三国正式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提交了申遗文本。2014年6月,第三十八届世界遗产大会在卡塔尔多哈举办。

  申遗项目审议当天,景峰就坐在主席台上。“丝绸之路”项目的审议从原定当地时间的6月21日,一直拖到6月22日。落槌那一刻,各个国家纷纷表示祝贺,三国代表紧紧拥抱在一起,景峰也非常激动。“那一刻,我感到‘丝绸之路’让几个国家紧紧地连接在一起,这种文化交流的感受非常强烈。”

  “这项横跨5000多公里的亚洲跨境合作申遗在当时获得了各方好评,并具有深远意义,对政府间协调、建章立制、组织构架等都具有借鉴意义。中国在整个过程中真正体现了大国的风范,积极推动制作文本并协商确立合作机制。”景峰说,此次申遗,真正体现了文化交流、民心相通。

  还有一个细节。自2002年开始,世界遗产委员会对各国申报的项目实行限额制,规定每个国家每年只能申报1项世界遗产。几经抉择,中国最终决定在2014年申报大运河为世界遗产。“丝绸之路”申遗使用了吉尔吉斯斯坦的名额。

  景峰说,丝绸之路是东西方文明交流的纽带,连结着很多伟大的文明,对于今天人类的文化、经济交流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如今,“一带一路”倡议进一步赋予了丝绸之路现实意义。丝绸之路沿线的遗产保护已经成为地区合作的一个组成部分,将有力促进沿线国家的共同发展。

  (本报记者 王 珏采访整理) 


  《 人民日报 》( 2019年06月08日 06 版)
(责编:郝文文(实习生)、夏晓伦)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